下载此文档

安徽省江淮名校2020-2021学高二上学期阶段诊断联考(2月)历史试卷(选择题带解析).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6页5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安徽省江淮名校2020-2021学高二上学期阶段诊断联考(2月)历史试卷(选择题带解析).docx
文档介绍:
江淮名校高二年级阶段诊断考试
历 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
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
无效。4 . 本 卷 命 题 范 围 :人 教 版 必 修 ③ 第 7 课 结 束 。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
下之。” 是我国先秦时期某位思想家提出的治国方案。下列观点同样出自该思想家的是
A.有教无类 B.君子之交淡如水
C.兼相爱、交相利 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2.孔子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在封建社会时期有着崇高的地位。在民间有顺口溜却提到
“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 ,对“ 朱子高于孔子” 喻义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大于孔子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3.以商鞅和韩非为代表的的法家认为:法令和刑罚是约束人们行为的最佳方式,能帮助天下安
定,人民服从;商业、娱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须废除。这反映出
A.儒学无法适应社会需要 B.法家在争鸣中发展完善
C.法家思想具有实用色彩 D.法家是儒家思想的扬弃
4.秦始皇焚书坑儒,而到了汉代主张“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并不都是强化儒家理论道德,但由
此可知,秦汉的思想文化方面的相同点是
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
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5.董仲舒为了让汉武帝采纳自己的政治主张,继承并改造了儒家思想,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 帝是天的儿子,代表天来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
帝,这叫“ 大一统” 。这种思想对政治制度建设所起的作用是
A.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 B.提出了君权神授主张
C.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D.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
【高二阶段诊断考试· 历史 第1页(共6页)】
6.东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前后大力宣扬谶纬,使得谶纬之学在东汉盛行。谶是用诡秘的隐语、预
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告吉凶祸福、治乱兴衰;纬是用宗教迷信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
这种现象的出现
A.导致东汉的覆亡 B.反映统治的没落
C.与新儒学紧密相关 D.遭到统治者的禁止
7.下表是唐宋时期节妇烈女对照表
朝代
统治年限
节妇数
烈女数
节烈合计
隋唐
326
32
29
61
两宋
319
152
122
274
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此
A.隋唐时期社会风气的开放 B.隋唐时儒家伦理纲常熏陶尚浅
C.宋代伦理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儒学强化了社会伦理观念
8.程颐在《程氏易传》中说:“ 天下之理一也,途虽殊而其归则同,虑虽百而其致则一。虽物有万
殊,事有万变,统之以一,则无能违也。” 此处程颐所说的“ 理”
A.包括宇宙间的普遍法则 B.仅指儒家伦理
C.与人的自然欲求相统一 D.源于人的内心
9.古时一位学者曾有诗云:“ 闻道西园春色深,急穿芒履去登临。千芭万蕊争红紫,谁识乾坤造
化心。” 他试图从春意盎然中体会“ 天地生物之心” ,与该主张一致的是
A.性善论 B.格物致知 C.知行合一 D.心即理也
10.明代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
也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重申传统的“ 四民” 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11.李贽在《焚书· 答耿中丞》一文中说道:“ 是故寒能折胶,而不能折朝市之人;势能伏金,而不
能伏竞奔之子。何也?富贵利达所以厚吾生之五官,其势然也。是故圣人顺之,顺之则安之
矣。” 据此可知李贽
A.主张人人有自由运用理性的权利 B.强调顺应天性满足人的私欲
C.肯定人人有追求生活富足的权利 D.反对压抑人性不畏世俗权威
12.“ 凡文之不关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是顾炎武一生治学的经验总结,可见顾炎
武主张读书
A.应专心格物致知 B.不要学****六经以外的书籍
C.应旨在经世致用 D.六经能解决一切现实问题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