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0 页 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通城二中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总分100分 时间 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1. 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A.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 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 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 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2.“在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 A. 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B. 都代表被统治阶级的利益 C. 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D. 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3.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原来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腔吹腔、四平调拨子等,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扬州的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逐步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到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A. 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第 2 页 共 10 页 B. 文武兼修,角色齐全 C.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D. 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4.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墓志铭上面写道:“我的话就是上帝的话。”这句话意义是 A. 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B. 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C 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D. 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5. 学者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二战后的各国出现了文学流派‘愤怒的青年’,随后,在美国出现了‘垮掉的一代文学’”。这些文学流派 A. 重点批判工业化带来的危害 B. 反映青年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C. 弥漫着反社会反传统的色彩 D. 体现二战后社会矛盾的变化 6. .著名政治活动家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 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下列对其中“旧心理”和“新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 A. 儒家文化和君主立宪 B. 儒家文化和民主共和 C. 程朱理学和开明君主 D. 程朱理学和民主科学 7.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下列人物出现的顺序应该是 A. 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第 3 页 共 10 页 B. 陈独秀——孙中山——曾国藩 C. 康有为——孙中山——曾国藩 D. 孙中山——康有为——曾国藩 8.孟子曾说“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但到了宋代,出现了明显的反对的声音,李觐明确指出:“人非利不生,曷为不言”,批评孟子的言论有失偏颇,王安石也明确反对传统儒家“耻言理财”的主张,他们皆认为利欲“可言”。这反映了北宋时期 A. 理学思想官方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B.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了价值观念 C. 以孟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学遭到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