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2020-2021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庄子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疡子(夭折的幼儿),而彭祖(传说中最长 寿的人)为天'',进而提出“万物一齐”的观点。庄子这一观点
A.继承发展了老子的辩证思想 B.具有消极颓废的一面
C.适应了小生产者的精神需求 D.挑战了世卿世禄制度
2.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兴办太学,并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弟子,设五经,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教授。由此推知,汉武帝时
A.儒学思想更加实用 B.私学教育比较发达
C.儒学地位大为提高 D.尊儒思想开始出现
3.朱熹曾明确地说:“致知力行,用功不可偏。……论先后,当以致知为先;论轻重,当以力行为重。”可见,朱熹
A.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B.提倡坐而论道
C.注重学****书本知识 D.轻视理论探究
4.明朝末年,有学者如此评论学派之间的争论:“持论高,而于筹敌制寇卒无实着。……未尝为朝廷振一法纪,徒以忮刻(褊狭刻薄)胜,可谓之聚怨……其无济国事。”基于当时的学风和明 朝灭亡的惨痛教训,顾炎武主张
A.限制君权 B.经世致用
C.民族交融 D.工商皆本
5.自隋唐雕版印刷术发明和使用以来,首先印刷的是佛教经书,后来也雕印历书、识字课本、阴 阳算命等书,从后唐长兴三年(932年)起,儒家经典——《九经》开始刊行。这反映出
A.雕版印刷术的应用范围扩大
B.佛经是雕版印书的主体部分
C.社会对经典书籍需求多元化
D.科举制推动雕版印刷术革新
6.下表所示为清初戏曲主要声腔分布情况。材料可用来说明清初戏曲
声腔类别
梆子腔
高腔
皮黄
分布地域(今)
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
江西、四川、湖南、浙江、福建
湖北、安徽、广东、广西、云南
A.各剧种交流十分频繁 B.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C.迎合了当地生产需要 D.在发展中得到了完善
7.明代学者胡应麟说:“今世人耽嗜《水浒传》,至缙绅文士亦间有好之者。”乾隆十八年,上谕第 一次点名批判《水浒传》,禁止将《水浒传》翻译成满文。这从侧面反映出明清时期
A.市民阶层兴起 B.政府垄断教育
C.西学东渐盛行 D.小说颇为流行
8.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后,亲自主持并组织翻译班子,翻译外国书刊,着重搜集时政、地理和 法律等方面的资料,并汇编成册。这些做法
A.增强了清政府的国防力量 B.受益于闭关锁国政策
C.体现了开眼看世界的态度 D.得到了外国人的支持
9.胡适认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接近,孔教的势力渐渐衰微,于是有了一班信仰孔教的人妄想用政府法令的势力来恢复孔教的尊严,却不知道这种高压的手段恰好挑起一种怀疑的反 动。”其“反动”的口号是
A. “民主、科学” B.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C “民主共和” D.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0.瞿秋白嘲讽1911年以来“一切一切主义都是生活中流出的,不是先立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