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考点链接(七)——语言文字运用
第一组:(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秋节期间,在“传统节日与当代价值”的国际学术对话中,一位年轻的外交官,对传统节日给出了一个令人________的定义。她认为节日不仅是传承文化,更是人类追求艺术的极致表达。什么是节日?“节”本意取自竹节,但我们给了它更多的思想内涵——生活在时间的流里,( )。而八月十五这一天,本就是每年十二个圆月中的一个,这“节”便成了我们中国人内心深处与幸福紧密相连的时间密码。
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终极表达。________,没有什么能比艺术做得更出色。因为,只要是真正的美,一定会受到千千万万人的喜爱,而这份喜爱会变成文化创造的巨大动力。面对时代变化,只有发挥这份创造力,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基础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前提上,利用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诠释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才可能创造出为人民________、有强烈感染力的新的节俗文化产品。开贞起元,________,此其时也!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
A.耳目一新 移风易俗 喜闻乐见 推陈出新
B.焕然一新 入乡随俗 乐此不疲 革故鼎新
C.耳目一新 移风易俗 喜闻乐见 革故鼎新
D.焕然一新 入乡随俗 乐此不疲 推陈出新
解析: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此处语意想要表达有人提出一个新奇的观点,让作者感觉新鲜,所以用“耳目一新”。移风易俗:改变旧的风俗****惯。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就遵从当地的风俗****惯。此处强调艺术改造的力量,所以用“移风易俗”。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乐此不疲: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不作定语。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此处意在表明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所以用“推陈出新”。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D )
A.不同民族根据不同的文化给无尽的时间之流安排刻度,以此赋予节日不同的深刻意义
B.不同民族根据不同的文化给无尽的时间之流安排刻度,以此对时间长短进行深度切割
2
C.节就是为无尽的时间之流安排的刻度,而不同民族可根据不同的文化对时间进行切割
D.节就是为无尽的时间之流安排的刻度,而不同民族根据不同的文化赋予这刻度以意义
解析:考虑话题一致性,排除A、B。考虑语意的连贯性,排除C。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B )
A.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基础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前提上,利用包括含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赋予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
B.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前提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利用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赋予传统节日艺术的多重表达
C.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前提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利用包括现代科技在内的各种手段,传统节日被赋予艺术的多重表达
D.在保持节日文化的内涵的前提下,在尊重民心、民情、民意的基础上,利用包括含现代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