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0页 第10页,共10页 第二单元测试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以下哪一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更完整 A. 垄断组织的产生 B.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C. 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D. 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距今约5300 - 4000年,分布于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据考古发现,不仅有犁耕和引水灌田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工,而且拥有陶器、木器、竹器、丝麻纺织、玉雕以及髹漆等多种手工业。据此可知 A. 证明了长江流域已进入青铜文明 B. 代表了高度发达的早期中原文化 C. 体现了先民在生产劳动中的智慧 D. 反映了早期不同文明区域的交流 史料记载,汉代富农和地主在生产力方面拥有着耕牛和铁犁的巨大优势,而贫穷的农民无力购买,只能继续使用木制工具,经营稍有不善便会破产而出卖土地。材料反映了当时 A.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 铁器牛耕技术尚未发展成熟 C. 土地私有制遭破坏 D. 生产技术进步加剧贫富分化 20世纪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发展,它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的一种船舶无线电通信系统。它具有全球(除南北极区外)、全时、全天候、稳定、可靠、高质量、大容量和自动通信等显著优点,既可改善船舶营运和提高管理效率、密切船岸联系,而且有助于保障海上生命安全。关于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 使航运技术有了进一步提高 B. 得益于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 C. 美国依靠技术优势垄断全球 D. 交通发展呈现自动化专业化 始建于1837年的英国国会大厦大本钟是伦敦地标,重达约13吨,1859年重铸。大本钟的出现传递了一种崭新的、更为严格的时间观念——标准时。与这一观念形成相关的有( ) 工厂制度确立的要求 交通工具改进的必然 民主政治完善的需要 展示钢铁工业新发展 A. B. C. D. 第9页,共10页 第2页,共10页 《耒耜经》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文中所述农具呈现的新特点是() A. 回转方便,耕作较为轻便 B. 灵活自如,控制耕土深浅 C. 便于普及,利于山地开垦 D. 显示人力、牛力协作功效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工业革命以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职者。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还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但到1850年时已增长至10%。这说明,工业化() A. 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B. 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 C. 促进了男女平等实现 D. 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 工业革命以前,美国家庭的经济重担一般由男性承担,女性鲜有在外谋职者。工业革命兴起后,女性就业人数开始缓慢增长,1800年就业女性还仅占女性总人口的5%,但到1850年时已增长至10%。这说明,工业化 A. 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B. 引起了大规模人口流动 C. 促进了男女平等实现 D. 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结构 《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后稷(周族始祖)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河南、江苏、浙江、广西、内蒙古、吉林等地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商周时期的石犁。这说明() A. 历史记述必须考古发现佐证 B. 商周时期就出现了铁犁牛耕 C. 我国使用牛耕技术历史悠久 D. 文献资料史料价值极其有限 阿萨·勃里格斯说:“(英国)当时总共有42条运河计划修建,需耗资650万英镑。1792年,被当时的人们形容为运河狂热的年份,人们的投机热情像瘟疫般地传播。运河的股票为当地商人、工厂主和土地所有者踊跃争购,虽然它们直到1811年才在证券交易所报价。”该狂热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 价格革命出现,股票投资活动的狂热 B. 商业贸易扩展,商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第3页,共10页 第10页,共10页 C. 工业革命进行,科技创新的日益发展 D. 电气时代到来,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 赫梯人的冶金技术曾长时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亚述人在征服赫梯人之后,迅速吸收了赫梯的铁器技术,成为当时著名的铁器技术王国,亚述人依靠着这一绝对优势,一度横扫了整个近东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