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检测(原卷板+解析版).zip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9页32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四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观察下列图片,图一至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  )
A.中国传统农业工具以石器为主
B.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历了从粗放到精耕细作的演变
C.中国传统农业政策是重农抑商
D.铁器的广泛使用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高度发展
【解析】选B。根据图示中“石犁”“骨耜”“铁锄”可知,反映了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经历了从粗放到精耕细作的演变,故B正确。A不符合“骨耜”“铁锄”,应排除;图示反映的是生产工具的演变,不是经济政策,排除C;铁器的广泛使用是生产力发展的体现,不能推断出我国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排除D。
2.《易·系辞》记载:“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对该材料的解读不准确的是 (  )
A.说明了先民种植农作物的成功实践
B.耒耜是小农经济时代的生产工具
C.反映了“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
D.生产工具尚处于石器、木器时期
【解析】选B。神农氏是传说中教会人们进行农耕的农业先行者,耒耜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木制的原始农具,因此说明了先民种植农作物的成功实践,故A不符合题意;此时中国农业的生产工具主要是石器和木器,处于“刀耕火种”时代,故C、D不符合题意;小农经济时代的生产工具是铁器,故B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B。
3.据考古发现,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多为礼器和兵器,北方出土的青铜农具比江淮出土的青铜农具要少。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应该是 (  )
A.商周的青铜冶铸业水平不高
B.商朝的统治者对农业生产不重视
C.北方统治者重礼制和军事
D.江淮地区富含铜、锡、铅矿
【解析】选C。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高超,北方出土的青铜农具之所以比江淮出土的青铜农具少,是因为北方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兵器,说明北方统治者重礼制和军事。故答案为C。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排除A;B、D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4.《管子·海王》记载,“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然后)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大锄),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这说明 (  )
A.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青铜农具
B.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器
D.铁器是当时的主要生产工具
【解析】选D。A中“普遍使用”说法错误,青铜在中国古代多用于制礼器、兵器等;B“铁犁牛耕”无法从材料中得出;管子即管仲,他是春秋时期齐国改革家;C中的“战国时期”不符合题意,且“开始使用”不能由材料得出。由材料可知,当时政府认为铁器应是女子、农民、手工业者的必备物品,说明铁器是当时的主要生产工具,D符合题意。
5.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  )
A.成套铁农具有利于农业精耕细作
B.铁犁与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C.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D.战国时期随葬品以铁器为主
【解析】选A。材料反映了在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已比较广泛,提高了生产力水平,这有利于农业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