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咏怀八十二首》检测试卷.zip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7页7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
首(其二) 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别离(其一)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义士还家尽锦衣   锦衣:华丽的衣服。
B.归定留滞不  留滞:路途阻塞。
C.云中谁寄锦书来 锦书:写在锦帛上的信。这里代指在外的丈夫写给自己的信。
D.不许稍绸缪  绸缪:形容提前做好准备。
2.下列诗句或词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B.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3.下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这首诗紧扣一个“独”字,选择如水月色、拂衣寒风、悲鸣孤鸿、盘旋宿鸟等形象,描绘出清冷而凄迷的夜景图。
B.《越中览古》是一首怀古之作,亦即诗人游览越中,有感于其地在古代历史上所发生过的著名事件而写下的。诗歌写了越王勾践灭吴一事。
C.《一剪梅》中词人直抒胸臆,忽而由室外走进室内,忽而又从室内步出室外,愁思忽而“才下眉头”,旋又“却上心头”。
D.古人写离别常用极哀的景,渲染极凄清的意境,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而《今别离》(其一)却选用轮船和火车为意象,给人新奇的感觉。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4~5题。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4.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来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
C.下片前三句的意思是说,自己与丈夫分居两地,“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直接点明了夫妻的两相恩爱,充分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
D.“此情”三句的意思是说,这种相思之情,如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样,是没有办法可以消除的。
5.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写词人思念其丈夫赵明诚,下片写离愁无法排遣。
B.上片写相思,虽无一字道出,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
C.“云中”句虽是词人的主观臆想,却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D.后三句新颖别致,以浅近朴实的语言,生动地写出了感情的不可遏止。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古风(其十)
李 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平原君,赵国重臣。
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C.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