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考点12 课内文言文阅读-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点难点通关讲练测(解析版).docx


初中 七年级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79页17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考点12 课内文言文阅读-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重点难点通关讲练测(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考点12 课内文言文阅读
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3.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课内文言文阅读
【常见题型】
1.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
2.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文言句子的断句停顿;
4.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5.内容主旨的理解与分析;
6.不同文本的比较阅读;
7.文本内容的拓展延伸。
【考点讲解】
文言文在中学课本里的比重很大。要学好文言文,首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不断积累,熟练把握文言句式的应用,在熟读和背诵的基础上,能准确翻译课文,加深课文理解,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是指古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用法和意义,当成别一类词使用。常见的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名词用作动词
如:会天大雨。(《陈涉世家》)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2)名词作状语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下见小潭。(《小石潭记》)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3)动词用作名词
如: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传不****乎(《<论语>十二章》传:动词用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4)形容词用作动词
如: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远:远离。
(5)使动用法
如:忿恚尉(《陈涉世家》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6)意动用法
如:父异焉。(《伤仲永》)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礼相待,把……当作宾客。
(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等相关知识详见对应考点,这里不再赘述。)
通假字
【考点讲解】
1.什么是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
2.通假字的形式
(1)音同(近)通假
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本字具有同音或音近的关系。
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此句中的“畔”通“叛”,二者同音;“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此句中的“培”通“凭”,二者音近。
(2)形似通假
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本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则多具有相同的声旁。由于汉字中形声字占的比例极大,通假以音同音近为前提,所以通假多见于形声字。
如:倡﹣唱、阴﹣荫、帖﹣贴、距﹣拒等。
3.常见题型
①单独考查通假字。如: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意思。
②结合其他考点综合考查。如:翻译句子。
【方法技巧】
1.依据字音,寻找本字。
阅读文言文时,遇到某个字如果用本义和引申义都解释不通,便可从字音相同或相近的字里去寻找本字。如: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唱,通“倡”,倡导。
2.凭借字形,辨析通假。
由于多数通假字字形相似,其中大多是用笔画少的字代替笔画多的本字,所以还可凭借字形去辨析通假字。
如: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行》)不,通“否”。
3.常用通假字,加强记忆。
前面讲到根据读音,寻找本字,但是文言文中字的读音是按古音读的,与今天对某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在学****中要强加记忆,注意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不断的复****巩固。
附:中学课本常见通假字例释(以下内容按照通假字、本字、释义、例句及出处顺序整理):
说﹣悦 愉快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女﹣汝 你 子日:由,海女知之乎?(《论语·为政》)
知﹣智 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还﹣旋 回转,掉转 扁鹊望植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