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高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8页1.19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一高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文档介绍:
2020-2021下学期高二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考试范围:必修三第一到三单元;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认为,“美好的现世要比任何来生都重要”;他推崇等级思想而非平等,更信奉旧制而非新事物;他终身从事教育活动,“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位思想家提出
A.“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 B.“无为而治”的主张
C.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D.“礼法并用”的观点
2.四位同学分别扮演儒、道、法、墨四家讨论穿衣服的问题。其中扮演墨家的是
A.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B.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与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C.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D.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
3.战国时期有人提出“火形严,故人鲜灼(烧伤);水形懦,故人多溺”。据此可知,此人主张
A.严刑峻法B.无为而治C.性善论D.以德服人
4.战国人向往三代的淳朴民风,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社会风气不满。韩非子指出,先前“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如今“人民众而货财寡”引起“民争”。韩非子认为民由“不争”到“争”的根源是
A.道德品质的变化 B.政治制度的变化
C.物质条件的变化 D.文化修养的变化
5.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该观点也得到了法国作家司汤达的赞同,他说:“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由此可以看出
A.不同民族具有不同文化特征 B.尊老爱幼是人类文化核心价值追求
C.法国文化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D.文化具有跨越民族和世界的相通性
6.下表是秦汉时期治国思想的演变表。此演变表明
朝代
治国思想

《史记》:“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汉初
“与民休息",政府把士兵大量复员从事农业生产,并且一再降低赋税,甚至实行三十税一
汉中后期
汉宣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
A.汉代综合使用儒、道两家思想 B.法家思想适合朝代新立之时
C.朝代不同需要的治国思想不同 D.治国思想根植于时代的需求
7.奶奶不断唠叨:“老天爷爷,你怎么不睁眼,这雨没完没了的下,你还叫我们穷人活不活。”以上是某一文学作品中的片断,“奶奶”的话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天”的敬重,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有关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
8.明清时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度众生的观世音、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面上。对此年画所反映的社会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A.“三教合流”影响了民俗 B.西汉初年已初见端倪
C.极大程度上扼杀了人性 D.受明清变革儒学的影响
9.“问:天道如何?日: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宇宙之间,一理而己。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材料表明理学家认为
A.理是世界万物本原 B.格物致知
C.应当“存天理,灭人欲” D.心即理
10.宋代书院选址讲求独立性,即避开当权政局,远离喧嚣的市井,选择环境幽静的山林作为办学场所。这表达了怎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