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突破:鉴赏诗词语言(抒情类)(含答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7页3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2023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突破:鉴赏诗词语言(抒情类)(含答案).docx
文档介绍:
鉴赏诗词语言:抒情类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桂州腊夜
戎昱①
坐到三更尽,归仍万里赊。
雪声偏傍竹,寒梦不离家。
晓角分残漏②,孤灯落碎花。
二年随膘骑③,辛苦向天涯。
【注】①戎:唐代诗人,荆南(今湖北江陵)人,少试进士不第,唐大历初年被镇守荆南的卫伯玉辟为从事,后漫游湘桂间。大历后期宦游至桂州(今广西桂林),任桂管防御观察使李昌巙的幕宾。这首诗是他到桂州第二年岁暮除夕之夜所写。②残漏:残夜将尽时的滴漏。漏,漏壶,古代计时器。③骠骑:骠骑将军的简称,这里借指诗人的主帅李昌巙。
诗歌中间两联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2.阅读下面的诗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鉴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上片的表现手法(指出并分析两种即可)。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作者在这首诗中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①
晁补之 宋
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大江东注。余霞散绮,向烟波路。使人愁,长安远,在何处。几点渔灯小,迷近坞。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误。觉阮途穷,归心阻。断魂素月,一千里、伤平楚。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猿鸟一时啼,惊岛屿。烛暗不成眠,听津鼓。
注释:①晁补之于绍圣四年坐党籍贬监处州监酒税,后又改监信州盐酒税,本诗作于赴信州途中。
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写词人伫立江畔所见的景色。青山,本碧绿青翠,斜阳夕照,山色反而显得雄浑沉厚,这是远望所见。
B.上片末四句既从正面用笔描写景物,概括出词人当时目力所见的空间范围,又从侧面暗示时间由黄昏到黑夜。
C.本词上下两阕表达方式各不同。上阕写景,气象雄浑,景物壮阔;下阕抒情,直接倾吐满怀的衷肠。
D.下阕从听觉方面写夜闻竹枝歌、“猿鸟一时啼”让人产生凄凉之感,“烛暗”表明天色将明,词人彻夜难眠、伤情无限。
5.本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楚南楼①
柳开②
洗尽蛮烟几案空,登临直见楚山雄。
坐当鸿鹄高飞处,身在乾坤灏气中。
木落有情瞻北阙,霜轻无梦入西风。
凭阑自是蓬瀛③客,独对潇湘兴未穷。
注 ①楚南楼:古楼名。②柳开:北宋文学家,官至如京使,世称柳如京,为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此诗作于诗人知全州时。③蓬瀛:蓬莱和瀛洲。
6.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的写景手法。
7.请简要赏析诗歌尾联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冉溪①
柳宗元
少时陈力希公侯,许国不复为身谋。
风波一跌逝万里,壮心瓦解空缧囚。
缧囚终老无余事,愿卜湘西冉溪地。
却学寿张樊敬侯②,种漆南园待成器③。
【注】①此诗作于柳宗元贬官至永州已历五年。②寿张,地名;樊敬侯,东汉人樊重,封寿张侯,死后谥号为“敬”,故又称樊敬侯。③樊重想做器物,但没有木材,便在南园栽种梓树和漆树。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少时、公侯、许国”等词可以看出,诗人从小就志在家国天下而非个人荣辱。
B.“风波一跌”生动形象地写出诗人被贬官至偏远的永州任职的坎坷遭遇。
C.“无余事”写出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也是下句“愿卜湘西冉溪地”的重要原因。
D.全诗构思巧妙,结构严谨,脉络清晰,情感有起有伏,富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9.全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
(南宋)沈端节
愁极强登临,毕竟愁难避。千里江山黯淡中,总是悲秋意。
谁插菊花枝,谁带茱萸佩。独倚兰干醉不成,日暮西风起。
【注】沈端节,南宋词人,吴兴人,寓居溧阳
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愁极”二字劈空而来,直抒当时词人的情绪,为全词奠定情感基调。
B.“毕竟”二字点出“强登临”的心态:既然愁绪不可避,那么登临或可消愁。
C.“黯淡”既是实写日暮时分的光线,也是词人心境在所见千里江山上的投射。
D.下阕开头以物象点出重阳节令,两个“谁”抒写词人因愁而不愿去做****俗之事。
11.全词最后两句是怎样来表现“愁”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过邵伯湖
李东阳
苍苍雾连空,冉冉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