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第7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任务组三 微任务 小说“6+1”答题法.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页3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第7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 任务组三 微任务 小说“6+1”答题法.docx
文档介绍:
微任务 小说“6+1”答题法
[走进任务] 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艺术,有它独特的艺术规律和特点。在小说阅读答题训练中也存在着有别于其他文体而附着于小说独立、独特艺术之中的答题方法,这就是广大师生摸索出来的“6+1”答题法。希望考生能掌握这种方法,对你的答题会有所帮助。
一、小说“6+1”答题法简介
“6+1”中的“6”指的是人物、情节、环境、标题、手法(效果)、读者,“1”指的是主题。无论答小说哪类题,都要兼顾主题,把“6”个要素考虑进去。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小说阅读中的作用、好处、效果题。
运用举例:
(一)物象作用题
示例1
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Ⅱ第8题)
答案 ①细节真实:板凳作为家常用品,与父亲的形象、身份及街头下棋场景相符,写出了日常生活气息。②以板凳反映心理:“我”给父亲背着板凳跟他去下棋,既是儿子,又像徒弟,包含着“我”对父亲的跟从心理。③含有一定寓意:雪夜学棋之后背着两个板凳出去,意味着“我”得到了父亲的认可。
剖析 
(1)指向人物——父亲:细节真实:板凳作为家常用品,与父亲的形象、身份及街头下棋场景相符,写出了日常生活气息。
(2)指向人物——我:以板凳反映心理:“我”给父亲背着板凳跟他去下棋,既是儿子,又像徒弟,包含着“我”对父亲的跟从心理。
(3)指向情节——含有一定寓意:雪夜学棋之后背着两个板凳出去,意味着“我”得到了父亲的认可。
(二)景物描写
示例2 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2019年全国卷Ⅲ第8题)
答案 ①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②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③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剖析 
(1)指向环境:到梨花屯去的沿途风景,为故事展开提供自然的背景。
(2)指向人物:以景物描写的插入来配合氛围的变化及谢、赵二人的心理变化。
(3)指向主题:使小说具有清新的田园风格,流露出生机勃勃的时代气息。
(三)谋篇布局
示例3 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2017年全国卷Ⅰ第5题)
答案 ①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②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使主题更突出。
剖析 
(1)指向情节: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情节更简洁。
(2)指向人物:集中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与感受。
(3)指向主题:使主题更突出。
(4)指向环境、手法、标题、读者等方面均无。
(四)叙事特点
示例4 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2018年全国卷Ⅰ第6题)
答案 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女士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③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剖析 
(1)指向主题: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赵一曼女士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2)指向人物: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
(3)指向手法(效果):灵活使用文献档案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