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精品解析:2022年山西省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地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6页60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精品解析:2022年山西省中考历史真题(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文科综合(历史)
第I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的出土文物从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原始居民( )
A. 会农业种植 B. 具有朴素审美观念
C. 会制作陶器 D. .开始饲养家禽家畜
【答案】B
【解析】
【详解】原始居民图案中有猪、鸟和舞蹈等体现出朴素审美观念,B项正确;材料中属于手工业,排除A和D项;图示反映的是审美观念,不仅仅是会制造陶器,排除C项。故选B项。
2. 观察下面的《北魏帝王出御图》,图中人物的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与北魏传统的小袖短袄截然不同。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北方经济的发展 B. 民族文化的交融
C. 社会矛盾的缓和 D. 民族政权的分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材料中“衣着均是峨冠博带、长袍宽袖”体现出少数民族服饰汉化特点,这一现象反映出民族文化的交融,B项正确;材料属于服饰变化,不是北方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图示不能说明社会矛盾的缓和和民族政权的分立,排除C和D项。故选B项。
3. “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这种以水力作动力的灌溉工具是( )
A. 耧车 B. 翻车 C. 筒车 D. 秧马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等内容可知,这描述的是一种灌溉的农用工具。筒车是古代人民用于灌溉的一种工具,C项正确;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翻车是古代的一种龙骨水车,与题目中的“缚以竹筒”内容不符,排除B项;秧马是宋代发明的农具,是种植水稻时用于插秧和拔秧的工具,排除D项。故选C项。
4. 同学们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了如下评价。据此补全省略号处的论点( )
论点
论据
有利于政府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
战国时期秦国修建都江堰;隋朝修建大运河;明朝修筑长城等。
有利于……
汉武帝实施“推恩令”;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康熙册封五世班禅等。
A. 强化君权,禁锢思想 B. 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C. 监督地方,巩固统治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答案】D
【解析】
【详解】秦朝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武帝时期实现大一统,唐朝、元和清朝进一步巩固,因此,省略号处的论点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项正确;材料中不是加强君主权力,排除A项;材料中属于多民族国家统一,不是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排除B项;表格论据没有体现监督地方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5. 京剧脸谱各具特色,悲剧人物西楚霸王项羽,眼角下斜,嘴角下撤,虽不失庄重,却也预示着兵败垓下,自刎乌江的命运;关羽“面如重枣”,自然画红脸;包拯“铁面无私”,则黑脸非他莫属。由此可知,京剧脸谱( )
A. 真实再现历史场景 B. 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
C. 客观评价历史人物 D. 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京剧脸谱各具特色,如黑脸凸显包拯的铁面无私,红脸凸显关羽的忠义,由此可知京剧脸谱渗透人们的价值取向,固化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认知,B项正确;京剧脸谱体现了创作者对历史人物的主观认知,并不是真实再现历史场景或客观评价历史人物,排除AC项;京剧脸谱并不是刻画善变的人物性格,而是采用不同色彩来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
6. “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直到清朝末年,文人忧国者莫不以五口通商为后来的祸根。”与材料所述“五口通商”相关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答案】A
【解析】
【详解】1840 年 6 月,英国舰队封锁珠江口,挑起鸦片战争;1841 年,英军强占香港岛;1842 年8 月,清政府向英军求和。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A项正确;《北京条约》开放天津一处为通商口岸,排除B项;《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为通商口岸,排除C项;《辛丑条约》没有规定开辟通商口岸,排除D项。故选A项。
7. 1919年12月,蔡元培表示北京大学开始招收女学生,随后,录取了邓春兰、王兰在内的九名女学生,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两年后,已经有七个院校解除了大学女禁。这说明(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