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专题八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020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思维导图+背诵手册+好题精练)(人教版).doc


初中 九年级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5页47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专题八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2020年中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思维导图+背诵手册+好题精练)(人教版).doc
文档介绍:
专题八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一部分 思维导图
第二部分 背诵手册
1.“实业救国”的口号
⑴时间:甲午战后。人物:张謇是清末状元、实业家,提出“实业救国”口号。
⑵原因:①《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②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
⑶实践:兴办实业,创办了大生纱厂。
⑷结果:一战期间迅速发展,一战后被吞并。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⑴发展过程的特点:曲折发展。
⑵产生发展过程特点的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
⑶过程及原因:
①产生:时间: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特点:出现了一些民族工业的萌芽,但难以生存和发展。原因: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②发展:时间:辛亥革命后。特点:发展。
原因:a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出了封建制度。b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c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近代工业。
③短暂春天:时间:一战期间。特点:迅速发展,进入黄金时代。原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进入“黄金时代”。
④迅速萧条:时间:一战后。特点:迅速萧条。
原因:a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b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
⑤消失:1956年,我国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民族工业转化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从此消失。
⑷特点:
①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结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
②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③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像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比较发达,而在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
3.社会****俗变化(民国社会****俗变化):
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4.社会生活的变化:
⑴近代交通:1876年,英国人修建的淞沪铁路,是在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1909年,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我国建造的第一艘轮船“黄鹄”号。
⑵近代通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20世纪初,又开办了无线电报。
⑶文化生活:近代西方的照相术和电影传入中国。
1872年在上海创办《申报》。
1897年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5.文学艺术:
人物
作品
文学
鲁迅
《孔乙己》、《阿Q正传》、《狂人日记》
郭沫若
《屈原》诉说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怨愤,表达对光明、自由渴望
茅盾
《子夜》 反映民族工业发展艰难历程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艺术
徐悲鸿
《愚公移山》
聂耳
《义勇军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