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文言文复****综合试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6分)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___,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_______,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_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而且诗的内容中也鲜明可感;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__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宋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操与艺术功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答案 B
解析 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天衣无缝:形容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严密,没有一点儿破绽。信手拈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行动。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相得益彰: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悠然自得:形容悠闲而舒适。泰然自若: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D.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答案 D
解析 从逻辑关系上看,应是因果关系。而“进而”表递进;“因此”才表因果。排除A、B两项。从上下文逻辑意脉贯通上看,先言“端整沉着”,后表“颇具跌宕摇曳之姿”排除C项。故选D。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每每可见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答案 D
解析 原句语病:语序不当,“内容鲜明可感”是“浓烈的情感抒发”的最直接最根本的表现,应放在前面;成分残缺,缺介词“在”,应是“在诗的内容中”。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B.
C.
D.
答案 B
解析 B项均为退回、倒退。A项动词,切断/横渡。C项借给/借助。D项前往/离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②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信遂虏豹 迎:投降
③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独:只有
④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军
⑤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购于单于 购:悬赏重
金征求
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逮:及,达到
⑦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 逆:迎
⑧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弟:但,只管
⑨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 固:本来
⑩莫辞更坐弹一曲,如听仙乐耳暂明 暂:忽然
A.③④⑩ B.⑤⑧⑨
C.①⑦⑨ D.②③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