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组合练18 散文+语段综合+图文转换+古诗文默写(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8页12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组合练18 散文+语段综合+图文转换+古诗文默写(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组合练18 散文+语段综合+图文转换+古诗文默写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福建省“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12月三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版图柏
梁衡
在晋、陕、蒙三省的交界处有一座山名高寒岭。它是长城内外的分切点,又是万里黄河的拐弯处。能在这里远眺河山,遥对青史,是一种幸运。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惜其不知他身后还有更大的天下。
高寒岭,其名“高”,海拔1426米,为周边之最;其名“寒”,冬季最冷时零下31度,冰雪盖野。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竟生长着遍野的松柏,绿满沟壑,一望无际。而岭的最高处,有一棵柏树,树冠的剪影极像一幅中国版图,被称为“中华版图柏”。就在这棵树下不知演绎了多少有关中国版图的故事。
春秋时期,这里属于晋国的地盘,又是游牧与农耕经济的交汇点。各民族、各诸侯国、各地方势力纷争不断。从这里辐射出的军事、政治力量,逐渐改变着中国的版图。而这棵柏树却一直在冥冥中静静地观察,悄悄地记录。天长日久,它竟变成了一幅版图的模样,定格在高寒岭上。
这里演绎的第一出版图大戏是在北宋时期,赵匡胤结束了五代纷争一统天下之后,宋朝的北部边界就在此处。但边境外还有两个外族政权正对它虎视眈眈,那就是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和契丹族建立的大辽。西夏在其首领李元昊的率领下十分强悍,不断南下袭扰北宋,宋丢城失地损失惨重。在宋朝,大都是文人带兵。我们都知道范仲淹的文章好,却很少知道他还金戈铁马,将文章写在北方的冰天雪地和大漠的黄沙中。他那首著名的《渔家傲》,就是写他在北地带兵戍边的战争生活: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词中紧闭的孤城就是当时的麟州,距离高寒岭不到25公里。
当年西夏十分强势,北宋政治军事的***导致前线连吃败仗。朝廷于康定元年(1040)起用范仲淹抗击西夏。范仲淹到任后,经过三年的努力,边界渐渐稳固,打了几个胜仗后,双方遂成对峙之势。西夏人忌惮范仲淹,说他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宋仁宗则说,有范仲淹在,我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范仲淹和欧阳修于庆历四年(1044)到高寒岭视察。一说到这个年份,人们就会想起《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范、欧、滕三人是好朋友,同属改革派和主战派。由西北地方官谪贬到巴陵郡,滕子京毫不气馁,励精图治,两年后重修岳阳楼。范仲淹为之而作的《岳阳楼记》,成了千古名篇,也是他们“庆历新政”政治改革的文学表达。如果说岳阳楼是庆历改革派的南方坐标,这高寒岭上的版图柏,则是他们的北方坐标,是最忠实无言的、活着的、青枝绿叶、有汁有液、有情感的记录。
这棵柏树已经970多岁了,传说是范、欧二人所栽。见证了范、欧二公翻山越岭,踏冰卧雪,筑寨守城。为此,当地人在此建造了“范欧亭”。说也奇怪,我三次上高寒岭都是在深秋,每当我登高一望,看沟壑起伏、万木萧条之时,就想起欧阳修的《秋声赋》“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色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这棵柏树历经千年风雨的扑打,浑身已刻满了道道皱纹,它俯瞰群山,岿然不动。当年宋夏之争时,它是挺立在国境线上的一根界桩,而现在,近千个春去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