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诗歌阅读群文通练
高频主题1 咏史怀古
咏史怀古诗一般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托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咏史诗多针对具体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而怀古诗多是登临旧地有感而发之作。
一、(2021·四川内江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咸阳①城西楼晚眺
许浑②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③。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①咸阳:今属陕西,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里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②许浑: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以怀古诗见长。③汀洲:水边之地为汀,水中之地为洲,这里代指诗人在江南的故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扣题抒情写景。其中“蒹葭”,暗用《诗经·秦风·蒹葭》的诗意,表达思念心绪。
B.“山雨欲来风满楼”形象地写出了山城暴雨即将来临时的情景,景致凄迷,意远而势雄。
C.颈联写近景,诗意转折,鸟下绿芜,蝉鸣高树,其自在悠闲的神态冲淡了诗人内心的愁怨。
D.尾联融情于景,以不变写变,与刘禹锡的“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2.这首诗以“愁”字统领全篇,体现了中国文人登高而悲的文学传统,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登高远眺引发了哪些“愁”。
二、(2021·湖北武汉汉阳一中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夷 门 歌
王 维
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2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身命酬。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题材出自《史记·魏公子列传》,但故事主人公由公子无忌(信陵君)变为夷门侠士侯嬴,本诗成为主要是对布衣之士的一曲赞歌。
B.这首诗是古体诗,标题中的“歌”与《长恨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意思相同。
C.七、八两句,强调侯嬴、朱亥二人的卑微地位,意在突出卑贱者的智勇,同时也表现了公子不以富贵骄士的精神。
D.最后两句专写侯生,慷慨豪迈,有浓郁的抒情风味。同时也表明了诗人的困惑,侯生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4.请简要概括本诗的写作思路。
三、(2021·广东潮州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其一)①
秦 观
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烧痕。
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
遥怜鸿隙陂②穿路,尚想元和贼③负恩。
粉堞女墙都已尽,恍如陶侃④梦天门。
注①这是秦观任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教授时的作品。②鸿隙陂:西汉末年翟方进担任宰相时,奏废汝南水利工程之一的鸿隙陂,从此“水无归宿”,经常为害。③元和贼:指唐宪宗元和年间,吴元济割据蔡州等地,对抗李唐王朝,擅改汝水故道,虽为李愬讨平,却遗患无穷。④陶侃: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