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考向28 诗歌鉴赏之语言-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2页17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考向28 诗歌鉴赏之语言-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地区专用)(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考点微专题
考向28 诗歌鉴赏之形象
一、(2022·山东日照模拟预测)阅读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唐]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注]谢玄晖:名谢朓,南齐著名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两句中“金陵”点明了地点,“凉风发”暗示了季节,“夜寂”概括了时间和环境,“望吴越”交代了登楼的目的。
B.“古来相接眼中稀”中的“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眼中”在结构上有过渡作用,暗示后面将要写的内容。
C.作者笔触所及,广阔且悠远,而读者细细品味,则会发现本诗以“愁情”为线索贯通前后,脉络清晰。
D.“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运晖”两句话中有“话”,意思是朓的诗我能理解,但今日我写此诗,又有谁能读懂呢?
2.从炼字角度来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答案】1.B
2.“摇”“滴”二字用得极好。此二字化静为动,使静止的画面生动起来。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使本属平常的水、城、露、月等景物,呈现出不同寻常的情态。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相接’是从古至今,由人及己的意思”说法错误,此联是说作者月下沉思久久不归,思念古人,感叹如今能与古人相通的人真是太稀少了。“相接”在此处是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本题考是一道炼字类试题,炼字类试题要从字义、手法、情感等角度作答,考生要解释字的深层含义,明确手法,同时要注意结合诗句分析手法的作用和炼字的效果。
首先判断哪些字用得好,一般选取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此句选取“摇”“滴”两个动词,结合对诗句的理解判断有无使用手法,这两句描绘了凉风吹来,江水摇动,影子跟着摇动,让人感到城也摇动起来;秋月皎洁,露珠坠落,仿佛是从月亮上滴落下来似的一幅画面。城是不会“摇”的,但“凉风发”,水摇,影摇,仿佛城也摇荡起来;月亮是不会“滴”露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洁如洗,好像露珠是从月亮上滴下似的。“滴”与“摇”,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使得静态的景物画面有了生机和活力,是化静为动的写作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这两字使本属平常的云、水、城、露、月诸多景物,一齐情态毕露,异趣横生,反映出浪漫主义诗人想象的奇特。
二、(2022·广东东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哭李商隐
崔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1),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2)隔,又送文星(3)入夜台。
注:(1)踠,屈曲,弯曲。(2)三光,指日月星。(3)文星,即“文曲星”,常指有文才的人。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说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却冠以“虚负”二字,写出了对世情的不平;“未曾开”表现了对世事的鞭辟和人才的叹息。
B.颔联用“鸟啼花落”烘托出一幅伤感色调的景象,唤起人们对李商隐身世的联想;“竹死桐枯”暗喻李商隐的去世,一哭三叹。
C.“良马足因无主踠”,运用比喻,揭示李商隐悲剧应归之于压制人才的黑暗政治现实;“旧交心为绝弦哀”,运用典故,表达对亡友的情谊和哀思。
D.尾联独具匠心,不说自己的悲哀,却用劝慰的语气说“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这既是安慰亡友,也是诗人***。
4.“哭”是本诗诗眼,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哭”的理解。
【答案】3.D
4.①哭李商隐的怀才不遇,哭李商隐的死亡,哭自己失去知音,也哭天下才子共同的不幸遭遇。②全诗把誉才、惜才和哭才结合起来写,由誉而惜,由惜而哭,以哭寓愤,层层而生,情感浓烈。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这其实既不是安慰亡友,也不是诗人***。李商隐潦倒一生,郁郁而逝,人世既不达,冥间不可期。因此说,这只不过是作者极度悲痛的别一种表达方式。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空怀有凌云万丈的高才,一生胸襟不曾片刻展开。这是诗人对李商隐的评价。说他有凌云之才,这是对他的夸赞,“虚负”即“空怀”之意,对他怀才不遇表现出愤愤不平之情。“一生襟抱未曾开”,对其怀才不遇寄寓了同情之情。
颔联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