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热点0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新高考)-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7页38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热点0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新高考)-2023年高考语文【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热点03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新高考)
一、新高考非连续性文本选文特点
在新高考中,对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中,将论述类文本与其他实用性文本合并,这样组合有三大理由:
(1)文本共性:①高考选文都具有思想性、人文性,文化内涵深厚,紧扣时代脉搏。②两类文本的内容专业性都比较强。③两类文本语言严密,逻辑性、理论性都比较强,文本篇幅虽小,但包含的信息量不少。
(2)命题共性:两类文本的题目都侧重考查理解、分析、概括能力,即信息检索、概括表达的能力。①论述类文本选择题的第1、3题和实用性文本的两道选择题均是理解分析文章内容题,考查信息的概括分析能力,其设误方式相通。②论述类文本第2题的命题角度虽然着眼于文本的论证分析,但其实质依然是对论点、论据、论证等文体要素信息的概括分析。③实用性文本的主观题依然是有明确信息指向的内容归纳概括,与论述类题目只是题型的区别。
(3)读文和解题共性:①读文上:时间上求快,都定位于速读文本。既要厘清段落的内部层次(写了什么);还要厘清篇章层次(怎么写的)。②解题上:掌握通法——比对法。依据命题人命制题目的共性手段,解答选择题仍要遵循“题文比对”这一基本通法。③读文和解题上:均对准确定位信息区间有较高要求,凸显信息检索能力。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读文要求
论述类文本与其他实用性文本都侧重以速读为基础的信息筛选整合能力,因此,读文要遵循“泛读十精读”的原则。①养成一种****惯:检索有用信息。检索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阅读这两类文本的核心任务,读文时要善于锁定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不要在细枝末节上纠缠。②具备两种心态:一是专注,聚精会神地进入阅读状态和信息搜索状态;二是仔细,题目涉及的所有信息均来自选文,但往往在极细微处设置考查点,这就要求我们读文必须认真、仔细。③明确三个步骤:第一步,圈点勾画,筛选信息;第二步,检索主干,明确思路;第三步,归纳整合,图示全文。
三、答题知识概述
1.论述类文本三要素
(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种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可以分出主从。
(2)论据:论据是证明论点正确性和可行性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根据。一般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①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在议论文中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摆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观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②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理论论据要准确恰当,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
(3)论证:论证就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与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一般来说,论点是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论述类文章的论证结构
(1)并列式:文本展开的各层次间关系是平等的,或者分论点之间关系是并列表述的,或者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论证同一观点。
(2)层进式:文本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对比式: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
一方面的正确性。往往一方面用墨较多,作为论证的重点;而另一方面着墨较少,只作陪衬。
(4)总分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点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还可以先总后分再总。
3.文本研读备考策略
(1)积累逻辑知识。高考试卷中的分析题、推理题都是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掌握一定的逻辑知识,有助于考生找到命题的关键点,快速解题。
(2)明确解题步骤。首先要快速浏览,根据题干定位信息区间,然后筛选、分析、整合信息,最后组织答案。
(3)探索并形成自己的信息处理技巧。考生在没有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加强对新闻、传记、访谈等不同文体和以图表、图画等为信息承载形式的文本材料的阅读训练,看标题,抓要素,理思路,挖主旨,特别要注意分析非连续性文本中各则材料间的联系。
(4)明确多则材料间的关系。①辨析相互关系。综合分析各则材料,多向思考,厘清材料关系,对其进行个性化解读。A.不同主体读出对比关系:当多则材料是用不同的主体来说明一个共同话题时,要读出对比关系,发现不同主体的优缺点,取长补短提出建议。B.不同角度读出互补关系:当多则材料是从共同话题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