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专题04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12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专题04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docx
文档介绍:
专题04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一、选择题
1.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内阁大学士开始由尚书担任,而这些尚书有的还担任太保、太傅、少保、少傅等,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官阶为正一品,六部尚书有事往往请示内阁大学士。这反映出当时
A.统治集团的分裂 B.中枢权力的变化
C.专制制度的弱化 D.君主权力的下移
2.明武宗年间,太监刘瑾升任司礼监掌印太监,专擅朝政,权倾朝野,时人称他为“立皇帝”,称武宗为“坐皇帝”。然而,明武宗只是一道敕书,刘瑾便被捕入狱,党羽一哄而散。这反映出明朝
A.专制体制的稳定性 B.皇权受到太监钳制
C.内阁失去辅助功能 D.中枢机构发生变化
3.明代传奇小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工商业者的形象再也不是受人凌辱的下等人,再也不是猥猥琐琐的可怜相,他们以正面形象扬眉吐气地站立在读者面前。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的扩大 B.传奇小说的革新
C.重农抑商的瓦解 D.传统商帮的崛起
4.明清时代,出现了土地永佃权,也叫田面权,永佃权是佃农在按租约交租的前提下,永久租种某块土地的权利,地主出卖转让土地,不影响佃农继续租种。具有田面权的佃农,不但可以长期使用这块土地,并且有将田面权出卖、抵押和典当的自由。土地永佃权的出现
A.彻底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 B.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强化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D.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5.黄宗義认为,“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不应由君主一人垄断,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黄宗義的这些主张
A.具有明显的反对君主专制的特征 B.是对先秦传统儒学的复兴
C.打破了程朱理学的正统思想地位 D.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6.明清时期,江南许多地方的农村家家户户大量种植棉花、纺纱织布,生产的棉纺织品运销全国,甚至还大量出口到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及欧洲等地。由此可知,当时江南地区
A.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B.棉纺织品物美价廉
C.农产品已经完全商品化 D.对外贸易非常繁荣
7.在“祖制不可变,天意不可逆”的政治思想影响下,明朝有阁臣上疏:“天下大器,帝王大福,器久则必做,福盛则必衰。”因此“天变之时”,阁臣应用票拟、辞职、劝谏、拒不草拟诏书等办法以“抗衰”。明朝阁臣的这些主张
A.促使中央决策执行效能显著提升 B.致使专制皇权得到空前加强
C.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调节君主政治 D.表明内阁阁臣左右君主决策
8.下列组图是清代的若干历史记忆,它们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统治危机的初显 B.中央集权的加强
C.疆域的奠定 D.多民族政权并立
9.清初,政府严格限制在长城以北地区进行农业开发;嘉庆八年(1803年),清帝颁下诏令,“凡自种黑地(今黑龙江、吉林一带)业产……勘丈属实,照例开科,由户部颁给执照,准其永久为业”。该诏令的颁布
A.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B.增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
C.意在调整八旗安置策略 D.折射出人地矛盾的加剧
10.表1康熙帝颁赐御书一览表(部分)
时间
康熙帝的御赐书法活动
康熙十七年
赠王渔洋(入直南书房)石刻“清慎勤”三个大字,意为清正廉洁,慎行笃思,勤勉为政。
康熙二十三年
东巡曲阜,拜谒孔庙,赐匾“万世师表”。
康熙二十五年
御书“学达性天”四字匾额,颁发宋儒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祠堂及白鹿洞书院。
康熙三十四年
因其“遭遇耿逆之变,守节尽忠”,御书“忠贞炳日”匾额,悬挂于范承谟专祠。
康熙四十二年
御书《督抚箴》(督抚的戒规)一篇,赐巡抚李光地。
从上述材料可知清朝
A.书院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B.统治者强化对主流思想的认同
C.选官标准发生重要改变 D.程朱理学开始成为了官方哲学
11.雍正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一制度
A.导致了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体现了皇帝对地方的控制越加规范
C.弱化了宦官的权力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