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高效复习 第三十七单元.doc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7页57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高效复习 第三十七单元.doc
文档介绍:
单元高效复****第三十七单元
  纵向贯通一: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及保护原则
1.必要性:
(1)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其突出的普遍价值不仅属于其所在的主权国家,也属于其他国家,既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的人类,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在利用这些遗产时,就要考虑到如何把它完好地传承给下一代的问题。
(2)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的价值是依附于遗产本身而存在的,遗产一旦遭到破坏,其价值也就随之丧失。任何重建、仿造或者复制的东西,都不具备原有的突出普遍价值。因此,在利用与保护之间,保护应该永远摆在第一位,在保护的前提下加以利用。这样,才能保证其价值不致丧失,我们也才能继续加以开发利用
,并使之传承给后代。
2.保护原则:
(1)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真实性和完整性既是衡量遗产价值的标尺,也是保护遗产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2)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指的是必须保护遗产形成时和后来历史形成的特征,即历史的原貌。
(3)完整性原则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指范围上的完整性,建筑、城镇、工程或者考古遗址等要尽可能地保持其组织与结构及其周围环境的完整,这是有形的。二是指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要尽可能地保持遗产地理位置上互相连接的相关部分,完整地体现其文化价值,这是无形的。
【思维特训】
杭州重要的文化遗产雷峰塔在九十多年前倒塌,如今以“保镖”“电梯”“风衣”为特色的雷峰塔在巨大的钢架上重建,但是已经无法恢复雷峰塔的 (  )
A.美观性
B.历史性
C.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D.真实性和完整性
【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及文化遗产的保护等相关史实可知,文化遗产被破坏后,建立在现代技术基础上的修复工作,很难恢复其真实性和完整性,故D符合题意。
  纵向贯通二: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四次历史性转折,反映了中国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变革。
1.第一次转折:新中国成立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性转变。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建立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我国开始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2.第二次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实现教育为阶级斗争服务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转变。这是教育工作重点的转移,是教育地位作用的提升,我国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道路。
3.第三次转折:1992年中共十四大到2002年中共十六大。实现教育为计划经济服务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的转变。这是教育体制的转型和创新,我国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4.第四次转折:中共十六大以来,实现教育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这是教育发展方式的变革,推动我国教育又好又快科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不断完善。这个转变仍在继续进行之中。
【思维特训】
1.下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图中1977年反映的现象与其他年份相比,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  )
A.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较快
B.当时我国经济建设需要大量人才
C.“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破坏严重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