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质量评估(六)(第六单元).doc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3页42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质量评估(六)(第六单元).doc
文档介绍:
单元质量评估(六)(第六单元)
(4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1·天津模拟)19世纪中晚期以来,不少旧式知识分子或投身商界,或进入报馆等,尤其在沿海、长江沿线开埠通商的口岸城市,旧式知识分子向其他行业流动的趋势更为明显。1905年废科举后,此风尤烈,有学者称这种现象为“一个普遍性的社会运动”。这种“运动” (  )
A.推动了教育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动摇传统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C.导致中国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动
D.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决定因素
【解析】选C。近代以来,以科举制的废除为标志,很多旧式知识分子进入商业、媒体等行业,打破了士农工商的界限,造成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因此C正确;教育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推动了材料反映的现象的出现,A因果关系颠倒;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与材料中“1905年”时间不符,B错误;D是绝对化表述,排除。
2.1896年,孙中山在伦敦第一次读到《共产党宣言》,在他的影响下,资产阶级革命派纷纷重视和研究《共产党宣言》的思想。这说明 (  )
A.马克思主义适应了资产阶级的需求
B.资产阶级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C.资产阶级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D.马克思主义已成为中国的主流思想
【解析】选C。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重视和研究《共产党宣言》的思想,说明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借鉴马克思主义思想,这反映了他们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故选C;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不符合资产阶级的需求,排除A;B、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3.如图为晚清最后十年“清政府、立宪派与革命派三股力量之间博弈”知识结构框架图。对该图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
①清政府为维护君主专制打出了“预备立宪”的幌子
②立宪派与革命党的博弈,说明彼此间不存在同一性
③袁世凯在三股力量之间的博弈过程中完全置身于外
④博弈的实际结果是以革命派为主体的共和政府成立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末的“预备立宪”的本质是将君主专制合法化,①正确;清政府、立宪派与革命派三股力量之间博弈的结果就是辛亥革命的爆发,确立了民主共和制政体,④正确,因此A符合题意;立宪派和革命派代表的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②错误;袁世凯是晚清重臣,游走于三者之间,③错误,因此B、C、D排除。
4.胡适在《新思潮的意义》中强调:“调和是社会的一种天然趋势。人类社会有一种守旧的惰性,少数人只管趋向极端的革新,大多数人只能跟你走半程路。这就是调和
,调和是人类懒病的天然趋势,用不着我们来提倡。我们走了一百里路,大多数人也许勉强走三四十里。我们若先讲调和,只走五十里,他们就一步都不走了。”对此材料的解读,最正确的是 (  )
A.“新思潮”指新文化运动后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B.“调和”指新文化运动应有“模棱两可”的态度
C.指出了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旧道德”的必要性
D.材料的“意义”在于强调新文化运动的艰巨性
【解析】选C。根据材料胡适指出调和的含义及例子可知,胡适认为革新家的责任是认定一个方向走下去,不要回头讲调和,体现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旧道德”的必要性,C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胡适认为新思潮指的是一种新态度,这种新态度叫做“评判态度”,也就是鼓励独立和思考,反对迷信和盲从,A错误。材料认为调和是人的一种惰性,是一种保守态度,这种态度阻碍了新文化运动发展,B排除。材料强调的是新文化运动否定传统文化的必要性,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5.1914年5月,青年学者章士钊在日本创刊《甲寅杂志》,主要宣扬民主宪政,以期促进国人对于近代政治的认识;6月,留美学生出版《科学》杂志,主要介绍科学技术,以期促进国人对于近代科学的认识。这说明当时 (  )
A.知识分子对于救亡道路存在分歧
B.新青年思想顺应时代潮流
C.留学生成为新思想萌发的主群体
D.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解析】选B。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中国青年一方面宣传民主政治,一方面宣传近代科学,这符合中华民国建立后提倡民主科学的时代潮流,故B符合题意;由材料“以期促进国人对于近代政治的认识”“以期促进国人对于近代科学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分子的宣传都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不是救亡道路的分歧,A不符合题意;新思想萌发于鸦片战争后,C不符合题意;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D不符合题意。
6.武昌起义后,由于立宪派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他们的转变扩大了革命阵营和力量;而旧官僚在革命到来之时,则选择了反正、独立或是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