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2021届小题必练14 古代中国思想的演变 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9页6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2021届小题必练14 古代中国思想的演变 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小题必练14:古代中国思想的演变
1.(2020·江苏卷)孟子讲“觉”,佛教讲“悟”,程颢、程颐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北宋僧人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佛教“亦有意于天下国家矣,何尝不存其君臣父子”。这反映出北宋(  )
A.儒学统治地位动摇 B.儒学与佛教的融合
C.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阳明心学影响深远
【答案】B
【解析】 材料“程颐程颢兄弟则将二者圆通”“契嵩认为儒和佛‘心则一’”等信息可反映出北宋时期存在儒学与佛教融合的现象,B项正确;材料强调了儒佛的融合,而不是强调佛教对儒学的冲击,无法体现地位动摇的现象,A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理学成为官方哲学的问题,并且在南宋时理学才逐渐成为官方哲学,C项错误;阳明心学出现于明代,D项错误。
2.(2020·新课标I)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  )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答案】B
【解析】“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思想都是儒家思想的内容,在族谱中存在这些内容说明宗谱的纂修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故选B;宗谱纂修不是选官,和科举制无关,排除A;仅依靠纂修不一定能维持血统的纯正,排除C;四民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及社会环境有关,不是靠纂修宗谱确立的,排除D。故选B。
1.
人物
出处
言论
孔子
《论语》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墨子
《墨子》
备者国之重也。食者国之宝也……
商鞅
《商君书》
“国好生粟于境内”,则“金粟两生,仓府两实,国强”
荀子
《荀子》
食者,国之宝也
由表格内容可知(  )
A.诸子百家言论日益趋同 B.粮食安全得到诸子重视
C.民本思想成为时代主流 D.重农抑商思想成为共识
【答案】B
【解析】据表格可知,孔子、墨子、商鞅、荀子都重视粮食对国家统治的作用,故选B项;“趋同”一词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到诸子百家都重视粮食,无法说明民本思想成为时代主流,排除C项;重农抑商属于法家思想,并不是共识,排除D项。
2.春秋末期,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大批下层人士得到学****机会,形成了一个不拥有政治权力却拥有文化权力的知识人阶层。这(  )
A.反映了私学逐渐取代了官学 B.为社会转型奠定了人才基础
C.促使血缘纽带关系大大淡化 D.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结果
【答案】B
【解析】据所学百家争鸣的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春秋末期士阶层的崛起,这为社会转型奠定了人才基础,故选B项;材料仅提及“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但并未提及官学的衰落,无法反映私学是否逐渐取代了官学,排除A项;据材料“不拥有政治权力”可知,士阶层的崛起并不会直接引起血缘纽带关系的变化,“大大淡化”更是无从体现,排除C项;士阶层的兴起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而非结果,排除D项。
3.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著作的相关记述。据此可知,当时(  )
记述
出处
“故道大,天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