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第2部分 热考主题 (4)文化自信,民族认同.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页4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第2部分 热考主题 (4)文化自信,民族认同.docx
文档介绍:
(四)文化自信,民族认同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延续,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与精神特质的集中表达,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总书记反复强调,在新时期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民族道德素养,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之中。我们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1)链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特点、意义等基础知识,认识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
(2)分析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关系,认识中华民族的悠久灿烂的历史。
(3)对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知识的分析理解,也是命题的重要角度。
1.(2022·洛阳三模)三星堆器物坑中出土的大青铜立人像,铜器中的尊、盘等重要礼器,从形制到纹饰,均吸收了中原王朝的制作技术。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则鲜见。青铜器器形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风格,其组合却有别于鼎、爵、觚、斝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据此可知(  )
A.分封制促进了区域间文明交流
B.古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
C.奴隶社会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与黄河流域的中原文明——商文明既具有相似性,又有诸多不同,反映了早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D项正确;夏商时期尚未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供世界其他地区手工业发展状况,排除B项;仅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历史结论,排除C项。
2.(2022·达州二模)鼎本来是古代用以炖煮或盛放肉食的烹饪器具,在商朝时期已被视为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各级贵族将鼎作为祭祀或典礼的最常见礼器,周代规定了王侯卿士用鼎的数量,鼎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从鼎的演变折射出(  )
A.华夏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
B.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
C.尊卑等级制度的持续发展
D.分封制度的不断完善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鼎由烹饪器具演变为国家和王权的象征,再演变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器物,这说明随着时代发展,华夏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A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华夏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不是强调尊卑等级制度的持续发展,排除C项;材料与分封制无关,排除D项。
3.如表是明清时期(1368-1840年)有关教育机构采用教材内容的情况。据此可知,明清教材(  )
教育机构
主要教材内容
官学
经义类、律政类、礼制类、告诫类、文体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