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第5单元 第10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4页1.85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第5单元 第10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docx
文档介绍:
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日趋巩固;二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它包括明朝(1368-1644年)、清朝前期(1636-1840年)。
政治上: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君主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明初废丞相强化皇权,实行厂卫特务统治、八股取士等,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清增设军机处 ,大兴“文字狱”,使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这也同时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说明了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对外趋向闭关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发展均超过了前代水平;区域间长途贩运和商帮的发展凸现了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明朝中后期萌芽,并在清代有了缓慢发展。
文化上:明清文化具有承古萌新的时代特征。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体现了儒学思想的活跃;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一大批科技巨著,但总体而言已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文学艺术具有高度的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色彩。
第10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
一、明代君权的空前强化
1.废丞相
(1)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2)措施: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歌诀记史 丞相的发展史
秦朝设丞相,汉朝布衣相,隋唐三丞相,元朝为独相,明朝废丞相。
2.设内阁
(1)原因:朱元璋废丞相职位,政务集中于皇帝一身。
(2)设立:明成祖朱棣设立,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3)特点: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4)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并不能对君主起实质性的制约作用。
图示解史 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
秦汉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坐着奏事  站着奏事 跪着奏事
图中从左至右,皇帝都坐着,而大臣则由坐到站再到跪,反映出皇帝独尊、君权强化的趋势。
3.宦官专权:明代皇帝厌政,将批红之事交给司礼监秉笔太监代办,这为宦官专权提供了方便。宦官有了参与政事的机会,进而造成宦官专权局面。宦官擅权乱政是皇帝授权的结果,也是利用宦官牵制内阁的产物。
4.特务统治:明代为了确保臣下绝对忠心,利用特务手段侦察臣僚私下言行,设立厂卫机构,监视侦察官民行为,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受皇帝直接领导。
5.八股取士:明清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故名八股取士。明清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新教材 新视角 明朝的官员管理制度
明朝考核有考满和考察。官员任现职满3年称“初考”,满6年称“再考”,满9年称“通考”。考核结果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是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考察包括外地官员三年一次的朝觐考察(外察)和京官六年一次的京察,重在查处官员的贪酷和不作为。
二、清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议政王大臣会议:清初,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南书房的设置:康熙亲政后,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当值的翰林院学士实际上是参与机密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权。
3.“文字狱”:清代统治者为防止和***知识分子和汉人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文字狱严重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封建专制主义日趋腐朽、没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映。
4.军机处的设立
(1)设立:雍正年间设立,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
(2)地位: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3)特点
①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
③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较高。
④政治决策封闭性明显。
(4)影响
①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②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图解历史 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趋势图
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1.目的: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3.措施
(1)设理藩院主管边疆和民族事务。
(2)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
(3)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实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