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第二讲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5页1.62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第二讲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文档介绍:
第二讲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第2课 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
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
考点一 美洲物种的外传
1.时间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以后。
2.主要作物
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
3.传播路线
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
4.表现
项目
欧洲
亚洲
玉米
16世纪中叶,在南欧地区广泛种植,成为当地主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之一;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
明朝时传入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地区,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清朝前期,在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到鸦片战争前夕,遍布全国
马铃薯
16世纪末,作为使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
在中国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甘薯
甘薯引入欧洲后,传播比较缓慢
番茄
18世纪中叶在欧洲开始栽培;18世纪末,经过欧洲培育的番茄新品种传回美洲
明朝万历年间,引入中国,长期被当作观赏和药用植物;清朝光绪年间,番茄开始作为食用蔬菜在菜园种植
辣椒
15世纪末传入西班牙;16世纪传到英国等欧洲国家
明朝时,传入中国
【特别提醒】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
①欧洲具有主导性:伴随欧洲的殖民掠夺进行。
②内容具有丰富性: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水果、家畜家禽等。
③范围具有全球性:美洲的物种陆续传播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
④结果具有两重性:不仅改变了人类的食物结构,也给美洲带来了灾难。
⑤时间具有长期性: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殖民扩张开始了物种大交流。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1.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他们将自然界中的很多植物培育为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农作物,如玉米、番茄、马铃薯、可可豆等,在开辟新航路之后,这些作物的栽培技术才逐渐传入东半球。这则史实可用于佐证,15世纪以前( )
A.美洲的农业技术比亚洲更加发达 B.粮食贸易得到广泛推崇
C.亚洲和美洲几乎不存在经济交流 D.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矛盾
考点二 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
1.农作物在美洲的推广
(1)农作物
①粮食类:小麦、大麦、水稻。
②水果类:苹果、葡萄、甜橙、柠檬。
③蔬菜类:黄瓜、豌豆。
④经济类:甘蔗。
(2)推广
①小麦:由欧洲移民带到美洲,最初仅供富人享用,后来被迅速推广,成为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
②水稻:由西班牙人带到美洲。18世纪中期,成为北美第二大农作物,产量仅次于小麦。
2.畜禽在美洲的推广
(1)表现:欧洲移民把鸡、牛、驴、马、猪、羊等禽畜传入了美洲。
(2)影响:极大地改变了美洲的动物群落,推动了畜牧业、农业的发展。
2.16世纪,美洲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若要吃面包,需要进口欧洲小麦。进入17世纪,智利发展成南美的小麦产区,产品除了供应本地外,还被运到巴西、古巴、秘鲁等地。小麦在美洲的传播( )
A.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 B.有利于欧洲人对美洲的殖民
C.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兴起 D.极大改善了土著居民的生活
考点三 食物物种交流带来的影响
1.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1)玉米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
(2)玉米、甘薯引入中国,丰富了粮食种类。
(3)马铃薯提高了欧洲人的抗饥荒能力。
2.改变了人们的饮食****惯
(1)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小麦在北美的推广,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
(2)玉米、马铃薯、甘薯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肉、蛋、奶,深刻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
3.推动了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1)水稻在北美的推广,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2)在中国,玉米等外来农作物因其高产而增加了粮食供应总量,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新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1)对美洲
①马、牛、羊等动物繁殖的数量远远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
②殖民者大量种植农作物,导致原始森林被滥伐。
③地表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2)对中国
①玉米、甘薯等耐寒高产美洲作物的引进,使得以前不适宜耕种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得以利用,扩大了耕地面积。
②过度的垦荒造田,导致了水土流失。
3.巧克力源于中美洲热带雨林中的可可豆。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将可可引入欧洲,将可可豆磨成粉,制成的饮料称为“巧克力”,成为社会上层人士显示地位的饮料。17世纪中期,巧克力征服了整个欧洲,人们在饼干、冰激凌、糖果中大量使用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