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第十二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工农武装割据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7页4.33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第十二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工农武装割据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文档介绍:
第十二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工农武装割据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考点一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1)背景
①根本原因:北洋军阀统治腐朽黑暗(对内专制独裁、对外卖国),激化社会矛盾。
②经济和阶级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
③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科学思想,促使人们思想的解放;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④外因:日本加紧侵华,1915年1月,日本利用一战爆发,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向袁世凯政府递交“二十一条”密约,妄图使中国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⑤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a.1919年1月,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派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提出正义要求(废除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b.欧美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打破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列强的幻想。
【特别提醒】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尖锐,即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不是民族矛盾;直接原因(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概况
阶段
时间
中心城市
主力
形式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4日起
北京
学生
游行示威,高喊“外争国权,内除国贼”等口号
第二阶段
1919年6月5日起
上海
工人
上海出现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这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推动爱国运动发展到新阶段
(3)结果:初步胜利
①北洋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意义
①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②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开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北京与上海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2)表现
①在1919年出版的《新青年》“马克思研究专号”上,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8年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②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③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④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
1.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考点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背景
(1)国际背景: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俄为师”,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
(2)阶级基础: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工人运动持续发展。
(3)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4)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10月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紧接着,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也相继建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奠定党的组织基础。
(5)外部条件:1920年4月,共产国际(又称第三国际,1919-1943年)派代表来到中国,先后与李大钊、陈独秀商议建党事宜。
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召开:1921年7月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