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体温的控制 总分 100 分,共 2 大题 8 题 单选题(总分 84 分,共 7 题) 1. (12分) 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冬眠的主要原因是( )。 A. 因为怕冷 B. 食物不足 C. 气候干燥 D. 体温不恒定 【答案】D 2. (12分) 下列部位的温度最接近于人体的内部温度的是( )。 A. 额部温度 B. 口腔温度 C. 腋下温度 D. 直肠温度 【答案】D 3. (12分)小刚由于感冒发热,某天体温维持在39℃稳定不退,则此时他体内 A. 产热多于散热 B. 产热与散热保持平衡 C. 产热少于散热 D. 与产热散热多少无关 【答案】B 4. (12分) 在暑假军训中,某班有一女生发生恶心呕吐、昏厥现象。班内有几位同学建议采用以下方法处理,其中不可行的是( )。 A. 用冷水浸湿毛巾,敷在头部 B. 用30%的酒精擦身降温 C. 给病人服用人丹、十滴水等药物 D. 赶快将中暑病人抬到温暖无风的地方休息 【答案】D 5. (12分) 人体在寒冷的环境里能保持体温恒定,不能依靠的是( )。 A. 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多,皮肤温度升高 B. 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少,皮肤温度降低 C. 骨骼肌不自主地颤抖,使体内热量成倍增加 D. 脑干中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控制 【答案】A 6. (12分)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不由自主战栗,此反应的效应器及其产生的生理效应分别是( ) A. 骨骼肌、增加产热量 B. 心肌、增加产热量 C. 皮肤血管、减少散热量 D. 皮肤的冷敏小体、减少散热量 【答案】A 7. (12分) 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相对速度大小。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中错误的是
A. 安静时,皮肤血流量减少,有利于产热 B. 不管休息还是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 C. 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 D. 运动时骨骼肌产生热量增加,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