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化学专题突破(十二)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分离、提纯及检验(教案).doc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化学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5页46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化学专题突破(十二)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分离、提纯及检验(教案).doc
文档介绍:
专题突破(十二)  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分离、提纯及检验
高考试题常在选择题中考查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分离及提纯、鉴别及检验等,侧重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等,侧重考查考生的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关于探究与创新能力的要求,分析物质性质,设计探究方案,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评价探究方案。
1.常见有机物的制备
(1)溴苯的制备
具体内容
反应原理
实验装置
注意事项
①用液溴,不能用溴水;②不必加热;③吸收HBr的导管不能插入液面下,防止倒吸
(2)乙酸乙酯的制备
具体内容
反应原理
C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
实验装置
注意事项
①试剂加入顺序:无水乙醇→浓硫酸→冰醋酸;②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吸水剂;③导管不能插入Na2CO3溶液,防止倒吸;④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
2.有机物分离及提纯的常用方法
(1)分液法
分离提纯难溶于水的有机物时,可采用“分液法”分离有机物及水溶液。
(2)蒸馏法
分离互溶且沸点不同的两种有机物时,可采用“蒸馏法”予以分离。
3.常见有机物的鉴别
(1)物理方法
①依据水溶性进行鉴别
②依据密度进行鉴别
(2)化学方法
物质
试剂与方法
实验现象
饱和烃与不饱和烃
加入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
褪色的是不饱和烃
羧酸
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
蓝色絮状沉淀溶解
NaHCO3溶液
产生无色气泡
葡萄糖
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产生光亮银镜
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至沸腾
产生砖红色沉淀
淀粉
加碘水
溶液显蓝色
蛋白质
加浓***,微热
变成黄色
灼烧
烧焦羽毛气味
(2019·全国卷Ⅰ)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D [打开K有利于平衡气压,可使分液漏斗内的液体顺利滴下, 且反应会产生大量的HBr气体,压强会迅速增大,A项正确。苯和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溴挥发,装置b中的CCl4吸收挥发的溴,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B项正确。苯和溴反应生成的溴化氢进入装置c中与Na2CO3反应,从而被吸收,C项正确。反应后的混合液中含有苯、溴及溴化铁等杂质,需经过碱洗、水洗、分液、干燥、蒸馏等操作得到纯净的溴苯,另外,溴苯常温下是液态的,不能结晶析出,D项错误。]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2020.7·浙江选考)根据纤维在火焰上燃烧产生的气味,可以鉴别蚕丝与棉花
B.(2020.1·浙江选考)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必要时可加热)能鉴别甲酸、乙醇、乙醛
C.(2020·江苏卷)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20%H2SO4溶液,加热,冷却后加NaOH溶液至中性,再滴加少量碘水,溶液变蓝,则淀粉未水解
D.(2019·江苏卷)用装置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2: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