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与拒绝
拿来主义
5分钟训练(预****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给予(ɡěi) 冠冕(miǎn) 残羹冷炙(ɡēnɡ)
B.茅厕(cè) 鱼鳍(qí) 糟粕(pò)
C.自诩(xǔ) 脑髓(shuǐ) 蹩进(bié)
D.国粹(cuì) 吝啬(sè) 孱头(càn)
思路解析:A项中的“给”应读“jǐ”;B项中的“厕”应读“si”;C项中的“髓”应读“suǐ”。
答案: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磕头 唠嗑 打瞌睡 溘然长逝
B.拙劣 黜免 咄咄逼人 相形见绌
C.辍学 拾掇 连缀 嘤嘤惙泣
D.赢余 蜾蠃 羸弱 秦王嬴政
思路解析:C项中的“惙”应为“啜”。
答案:C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礼尚往来(重视) 残羹冷炙(烤肉)
B.冠冕堂皇(古代帝王的帽子) 鞠躬尽瘁(死亡)
C.并行不悖(相反) 泾渭分明(泾水和渭水)
D.勃然大怒(生气的样子) 故弄玄虚(迷惑人的手段)
思路解析:B项中“瘁”应解释为“过分疲劳”。
答案:B
4.下列文学常识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三大文化巨匠之一(另两位是郭沫若和茅盾)。
B.《拿来主义》谈的是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作者主张“拿来主义”,反对“送去主义”。
C.《拿来主义》是一篇杂文,语言不仅锋利深刻,战斗性强,而且形象生动,很有说服力。
D.《拿来主义》是一篇典型的立论文,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把抽象深刻的问题阐述得通俗易懂。
思路解析:本文不是一篇“典型的立论文”,而是先破后立的写法,先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在“破”的基础上然后确立了自己的观点,即“拿来主义”。
答案:D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动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1)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 了一串钉子。
(2)近来就先 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
(3)还有几位“大师”们 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 过去。A.挨 送 拿 看
B.碰 送 捧 挂
C.碰 拿 带 看
D.挨 带 捧 挂
思路解析:(1)“碰钉子”是固定词语,同时又形象地说明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到处受气的窘境;(2)句中的
“送”比“拿”“带”都好,它形象地写出了当时政府阿谀、讨好西方国家的嘴脸;(3)句中的“捧”说明态度很虔诚,“挂”表明夸耀的心态。鲁迅运用这些动词,对那些卖国求荣者极具讽刺意味。
答案:B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8题。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