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4 烛之武退秦师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氾南(Fàn) 函陵(Hán) 夜缒而出(zhuì)
B.佚之狐(Yì) 杞子(Qǐ) 若不阙秦(quē)
C.逢孙(Féng) 寡人(guǎ) 共其乏困(gōng)
D.戍之(shù) 鄙远(bì) 肆其西封(sì)
2.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国以鄙远 鄙:以……为边邑
B.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救助
C. 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D.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是:这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秦伯说,与郑人盟
B.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C.朝济而夕设版焉
D.失其所与,不知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行李之往来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6.下列加点的词都有活用现象的一组是( )
①秦军氾南 ②且贰于楚也 ③既东封郑 ④越国以鄙远 ⑤阙秦以利晋 ⑥国危矣 ⑦君亦无所害 ⑧以乱易整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
7.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是寡人之过也
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D.夜缒而出
8.下列“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公从之 ②臣之壮也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许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行李之往来
⑦君之所知也 ⑧夫晋,何厌之有
⑨将焉取之 ⑩唯君图之
A.①②④⑥/③⑤⑦/⑨⑩/⑧
B.①④⑨⑩/②⑤⑥⑦/③/⑧
C.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⑩
D.①④⑥/②③⑤⑦/⑧⑨/⑩
二、课文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B.共其乏困 共:供给
C.夫晋,何厌之有 厌:厌烦
D.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损害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11.烛之武的话中能够体现外交辞令的委婉表达方式的一项是( )
A.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1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秦穆公听了烛之武的话很高兴,不仅撤了兵,还和郑国订立盟约,派兵驻守郑国都城。
B.秦退兵之后,晋臣子犯请求晋文公赶快攻打郑国,遭到了晋文公的强烈反对。
C.晋文公认为秦穆公有恩于己,因为如果没有秦穆公的力量他就不会有今天,即不能回国为君。
D.晋文公还认为,失去了自己的同盟者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三、同步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