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福建省部分名校部编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4页3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福建省部分名校部编版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docx
文档介绍:
福建省部分名校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福建省龙岩市六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沁园春·孤鹤归飞
陆游
孤鹤①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交亲零落如云,又岂料如今余此身。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②。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注]①孤鹤:出自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在这里陆游用来自喻。②莼:又名水葵,水生宿根草本。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孤鹤”三句中词人以鹤自喻,飞回故乡,看到故人已逝,新人成长,满眼萧索,有一种物是人非之感。
B. 上片词人想到曾经年少之时载酒寻花,度过了人生一段美好的时光,结尾却笔锋一转,回归现实,叹息年华已逝。
C. 下片词人对现状聊以***,决计告别世俗,并描写了自己安逸闲适的田园生活,尽显词人轻松旷达的心态。
D. 整首词从虚实的角度来布局,上片写“化鹤归来”,下片写回到现实,有一种“老来当***”之感。
16. 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福建省龙岩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幕,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赞美裴迪的咏早梅诗,把裴迪在蜀州咏梅和何逊在扬州咏梅相比,是对裴迪雅兴和诗才的称许。
B. 早梅开花在岁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岁月无情、老之易至,又能撩人乡愁,故杜甫说“幸不折来”。
C. 前两联就着一个“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两联围绕一个“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
D. 诗人从遥想裴迪逢早梅时的心事转到对裴诗的称赞,再过渡到自己的感受,全诗脉络顺畅自然。
16. 明代王世贞评此诗“古今咏梅第一”,但此诗重点不在咏物而在抒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福建省莆田市二十四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基础A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子瞻以红带寄眉山王宣义①(节选)
黄庭坚
儿无饱饭尚勤书,如无复裈且著襦。
社瓮可漉溪可渔,更问黄鸡肥与癯。
林间醉著人伐木,犹梦官下闻追呼②。
万钉围腰莫爱渠,富贵安能润黄垆③?
【注】①王宣义:苏轼妻叔王淮,曾任宣义郎,故称。②追呼:指吏胥到门号叫催租,逼服徭役。③黄垆:犹黄泉。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二句写王宣义儿子吃不饱仍勤读,妻子穿短袄不求棉裤,体现了他们虽生活清贫却知足。
B. 社酒过滤可喝,溪中鱼可捕食,又问黄鸡的肥瘦,三、四句在叙事中显示王宣义的洒脱神情。
C. 五、六句虚实结合,实写王宣义醉卧林间闻官家“追呼”之声,虚写伐木的声音,颇有深意。
D. 全诗由王宣义家人生活状况写到王宣义自身,他隐居林下,尽享野趣,安贫乐道,悠闲恬适。
15. 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结尾两句。
福建省莆田市二十五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独山梅花
王安石
独山梅花何所似,半开半谢荆棘中。
美人零落依草木,志士憔悴守蒿蓬。
亭亭孤艳带寒日,漠漠远香随野风。
移栽不得根欲老,回首上林颜色空。
[注]上林,指上林苑,皇家园林,暗指朝廷。
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出了梅花生长的环境和状态,它生长在“独山”,一座偏僻的山,荆棘密布的山。所以,这“半开半谢”梅花也是自开自落寂寞无主的。
B. 颈联写即使处在寒日野风中,梅花仍是亭亭而立,虽然孤独寂寞却依然花开艳丽,花香遍野。
C. 尾联写梅花坚守自我,扎根独山直至老去,而不愿意移栽到上林苑中和别的花木争奇斗艳。
D. 这首诗以物喻人,借半开半谢的独山梅花喻人喻世,展示了作者深深的情感寄托。
14. 本诗以梅喻人,请具体分析第二联的意蕴。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