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人生哲学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十分注重从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凸显个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对个人的人生行为规范、生命存在形态加以确认。尽管孔子的人生哲学首先是一种为己之学,它所强调的首先是个人的道德修为与躬行践履,但在孔子那里,人是一种社会的存在物,是处在君与臣(或曰上级与下级)、父与子、兄与弟、夫与妇以及友与友的相互对待关系中而存在的。因此,人的自我道德修为事实上又是不能脱离与他人的关系而独立进行的,只有在社会关系的链条中按照礼、乐、仁、义的标准与要求不断地陶冶、塑造自己,才能逐渐成就理想人格,成为合格的君子、仁人乃至圣贤。而理想人格的成就又为社会从“礼崩乐坏”之中向“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以及“大道之行”的大同之世的发展演进奠定了基本的条件。只有当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能达到仁人志士之境,乐利安和、其乐融融的太平之世才有可能实现。
1.字音字形
(1)矜而不争(jīn) (2)人焉廋哉(sōu)
(3)便辟(bì) (4)便佞(nìnɡ)
(5)事君数(shuò)
2.重要词语
(1)君子周而不比:周,合群,团结,同周围的人相处很好;比,本义是并列,挨着,这里是贬义,为私情而勾结
(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矜,庄重自持;党,结成团伙
(3)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好,喜好;恶,厌恶
(4)人焉廋哉:隐藏
(5)友直,友谅,友多闻:信
(6)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便辟,谄媚逢迎;便佞,巧言善辩
(7)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厚责,重责
(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举,举用;废,废弃
(9)事君数,斯辱矣:频繁
3.通假字
忠告而善道之:通“导”,引导
4.词类活用
(1)群而不党:名词用作动词,结成团伙
(2)友直,友谅:形容词用作名词,正直的人,诚信的人
(3)毋自辱焉:形容词用作动词,招致侮辱
5.古今异义
(1)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古义:结成团伙
今义:政党
(2)唯仁者能好人①,能恶人②
①古义:喜欢人
今义:品行高尚的人
②古义:厌恶人
今义:品行低劣的人
(3)视其所以
古义:做的事情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
(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
古义:一帮人聚在一起
今义:成群聚居
6.特殊句式
(1)人焉廋哉: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介词短语后置
(3)何以报德:介词宾语前置
7.成语积累
(1)周而不比:关系密切团结但不互相勾结。
(2)言不及义:所说的话没有一句说到正经的道理。
(3)以德报怨:用恩惠来报答仇怨。
(4)以德报德:用恩惠来酬答恩惠。
(5)以直报怨:用公平正直来回报仇怨。
(6)以文会友:用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
(7)以人废言:因发言人的品行、地位等问题而不采纳别人的言论。
8.名句积累
(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4)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语段赏析
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赏析 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
君子在集体生活中,能庄重持己,然而又无乖戾之心;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为公共利益、为大多数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