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分)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皇帝制 D.世袭制和行省制
2.(2分)已故的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
A.君主专制 B.分封制 C.中央集权制 D.郡县制
3.(2分)“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 )
A.华夏文化的认同加强 B.农耕文明的扩展
C.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D.三公九卿制的施行
4.(2分)如表是秦朝九卿的名称和职能,据此可知秦朝( )
名称
主要职能
名称
主要职能
郎中令
宫中警卫
宗正
皇室宗族
卫尉
宫门警卫
廷尉
司法和首都警卫
少府
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
典客
少数民族事务
太仆
宫廷车马
治粟内史
国家财政和税收
奉常
宗教、礼仪和教化
A.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官僚政治逐步取代了贵族政治
C.确立了强干弱枝的中央集权制度
D.政治体制有明显家国同构色彩
5.(2分)阅读如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 )
A.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6.(2分)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7.(2分)《元史》载:“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每省置丞相一员,从一品;平章二员,从一品。”材料主要表明元朝( )
A.正式建立后开始走上统一全国的进程
B.创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在统治区域范围内全部推行行省制度
D.地方行政管理上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
8.(2分)中国古代实行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它包含两种专制模式,一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二是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下列选项包含有这两种专制模式的是( )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
B.汉武帝“中外朝制度”;清朝设军机处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明朝设置内阁制
D.明朝设置内阁制;清朝设军机处
9.(2分)我国古代王朝的中央机构经历了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改革中存在着一贯的理念是( )
A.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政府机构改革的根本
B.强化君主集权是古代政治变革的最主要内容
C.弥合君权和相权间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
D.政治制度的完善只能在于其不断自我的改革
10.(2分)《南京条约》签订后,当时的士大夫对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不易防范,现在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这反映了( )
A.通商会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
B.通商会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
C.五口通商可以有效抵御侵略
D.体制的不同导致观念的差异
11.(2分)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采取的应对之策符合近代化趋势的是( )
A.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B.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C.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12.(2分)《吴玉章回忆录》记载:“我还记得消息传到我家乡的时候,我和我的二哥痛哭不止,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文中所述战争带来的影响是( )
A.中国开始卷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