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田高中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先秦、汉、唐、宋朝排列正确的是 ① 竹简 隶书 一牛挽犁 水排 ② 文人画 《萍洲可谈》 商业街 柳词 ③ 雕版印刷 《春望》 海上丝绸之路 坊市 ④ 刀形币 《小雅》 淬火工艺 青铜鼎 A. ①④②③ B. ②③①④ C. ④①③② D. ④①②③ 2.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这一主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曲辕犁的发明是我国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 B.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C. 宋朝的市彻底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灌溉工具水排 3.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B.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D.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4.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 小农经济的发展 B. 租佃关系的盛行 C. 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D. 土地的高度集中 5.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对应殖民侵略主要方式变化的是 A. 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B. 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 C.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 D. 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 6. 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 中国人缺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强大的武装力量 C.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D.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7.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A.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和日本的普遍确立 B. 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 C. 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 D. 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 8. 如图呈现了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新航路开辟揭开资本原始积累序幕 B. 早期殖民扩张促进被殖民地区发展 C. 工业革命确立了英国对世界的统治 D. 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