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5《七律·长征》 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docx


小学 六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7页2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5《七律·长征》 导学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docx
文档介绍:
《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
3.初步理解诗歌具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
学****重点:能抓住重点诗句品读感悟,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
学****难点:学****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情境导入】
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是***《七律·长征》的真实体现。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中,体会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聚焦课文:
这就是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中央主力红军从瑞金出发,一路上既要翻山越岭,又要躲避天上敌人飞机的轰炸,地上敌人的围追堵截。短短一年时间里,途经江西、广东、湖南、广西等十一个省,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最后于1935年10月到达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七律·长征》是***在1935年10月,长征即将胜利之时写下的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知识精讲:
让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诗歌《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律诗,所谓“七律”就是每行七个字,共八行,每两行为一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jǐng lián和尾联。
长征这段硝烟弥漫的岁月渐行渐远,但长征的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明确:这两句是全诗的总纲,豪气纵横。“远征难”总结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的一切困难。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的基调。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明确:五岭指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五座山岭。逶迤wēi yí,形容道路、山、河等弯弯曲曲、绵延不绝的样子。细浪:作者自己解释:把山比作 “细浪”,是“等闲”之意。
乌蒙指乌蒙山。磅礴páng bó,形容气势盛大,雄伟。泥丸:意思是小泥球。
整句意思说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这两句紧承上句“万水千山”,运用比喻和夸张,有意缩小视觉比例,反衬红军,突出表现红军藐视一切困难的革命意志。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明确:当时敌人狂妄叫嚣:“一只鸟飞过金沙江都是妄想。”足以证明金沙江的险峻。金沙江是智取,铁索桥则是一场恶战。当时大渡河上只有13根铁链,桥下水流湍急,对岸敌人疯狂扫射,红军战士以身档弹,强渡铁索桥,铁索寒光闪闪,杀声震天。当毛主席率领大部队过桥的时候,铁索上还滴着战士们的鲜血。
这两句写长征途中的战斗场面,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岷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三军”专指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和四方面军。在写这首诗时,红军二、四方面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