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新教材】2020-2021学年历史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训练:第四单元测试卷(选择性必修1)(解析版).zip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77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选必一第四单元试题
一、选择题
1.考古专家在龟兹国遗址中发现了“龟兹五铢钱”,其外形酷似汉武帝时期的五铢钱,正面铸篆书“五铢”,背面铸龟弦文符号,故又称“汉龟二体钱”。这一史实可以用来说明
A.吐蕃风情与中原汉文化的交融 B.中外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C.西域政权对汉文化的认同趋势 D.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原因
2.在对广东揭阳白塔汉墓的考古发掘中,发现其随葬品有陶器瓮、罐、壶、纺轮及铁削、镊、砺石及残铜器,且器物有较多汉式风格。据此可推断
A.汉代揭阳县的农耕经济已较为发达 B.两汉王朝对广东揭阳实施了有效管理
C.陶瓮和铁削体现了庄园经济的发展 D.墓主人可能为南迁汉人或汉化的土著
3.中国上古时代的部落首领黄帝经过汉代以后史籍和文学的塑造,在族统、政统等诸人文主要方面,成唯一提纲挚领、率先垂范之伟大人物形象,以后无论“王”、“臣”,皆自认为“黄帝子孙”。据此可知,黄帝形象的形成
A.说明血缘为宗法制度的核心 B.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出现
C.增进了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D.推动形成各民族共同信仰的宗教
4.历代汉族统治者奉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而唐太宗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治,四海可使如一家”。材料主要说明唐朝
A.民族歧视观念消除 B.多元开放的外交理念
C.尊崇儒学以德治国 D.民族大一统意识增强
5.欧阳修在《新唐书》中记载:“弄赞(松赞干布)率兵次柏海(青海)亲迎;见道宗(唐太宗族弟),执婿礼恭甚,见中国服饰之美,缩缩愧沮。归国,自以其先未有昏帝女者,乃为公主筑一城以夸后世,遂立宫室以居。”这最能表明
A.汉藏的友好关系由来已久 B.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
C.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文明进步
6.“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
C.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 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
7.从1414年到1438年,被称之为传说中的瑞兽“麒麟”的长颈鹿七次以纳贡的名义进献给明朝皇帝,其中两次是通过“市”即买卖获取的,但明朝官员仍将其列入“朝贡之物”,皇帝们仍是厚加赏赐,文武百官也纷纷稍首称贺。这反映了明朝统治者
A.希望通过朝贡贸易扩大对外交流 B.向远夷国家宣扬国威耀威于域外
C.借此强调政权的权威性和合法性 D.需要满足对异域奇珍异宝的需求
8.不列颠("Britannia"或"Britannus")最初是罗马对生活在不列颠总的原始民民的称呼,经过都铎和精英阶层的重塑,不列颠人由中世纪时期的苏格兰人、爱尔兰入,威尔士人的代名词,向"英格兰和'凯尔特'各族"的共同称呼演变。这样做促使英国
A.向政治文化共同体演变 B.重构民族国家集体记忆
C.塑造共同的社会价值观 D.开启了政治现代化步伐
9.1864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完成了对美国学者惠顿所著的《国际法原理》一书的翻译工作。1864年底到1865年初,这本书在总理衙门资助下以《万国公法》之名印行出版。同时,此书被刊印下达各级政府,以便他们根据国际法处理外交事务。这反映出清政府
A.外交理念与世界同步 B.依法治国全面铺开
C.法律制度全盘西化 D.认可西方的国际法
10.某学者在1919年撰文称,“若是自己站不起来,单想靠国际联盟当保镖,可是做梦哩!虽然如此,我们却不能将国际联盟这件事看得毫无价值,还要尽自己的力量,促他的进步。这回国际联盟总算世界主义和国家主义调和的产物”。该文旨在
A.说明列强环伺的隐患使中国外交依然被动
B.希翼中国应当认清国际时势主动有所作为
C.揭示国联的存在并没有给世界带来真正的和平
D.强调国联盟约为中国争取外交平等提供了契机
11.国际法学家们(如科德尔·赫尔)就曾正确地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危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际经济机能失调引起的。具体地说,是保护主义关税、不公平经济竞争、获得原材料的途径有限、政府闭关自守的政策引起的……所有这些因素加起来,便使美国致力于建立某种有利于满足西方资本主义需要的国际新秩序。这说明国际法学家们
A.主张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看到了危机对国际秩序的积极影响
C.成功找到经济危机经常爆发的根源 D.呼吁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12.构成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法律基础的《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参议院议员选举法》,不仅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议员选举做出了大量法律变通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