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检测练习(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 高二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5页4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检测练习(word版含解析).doc
文档介绍:
试卷第1页,总5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1.《汉书》《后汉书》等记载了两汉时期许多奉公守法的官吏事迹,他们在理讼中一方面坚持执法严明,秉公而断;另一方面又崇尚仁政,仁恕断狱。这说明了汉代
A.实际以法家为统治思想 B.儒学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
C.司法制度不够健全完善 D.儒法结合思想渗透入司法
2.《唐六典》规定:诸外任官人,不得将亲属宾客带往任所,请占田宅、营造碾石、与百姓争利等行为都在禁令之列。由此可知唐朝政府
A.重视立法规避***风险 B.法律规定过于严苛残酷
C.制定了完善的监察法规 D.强化地方官员异地任职
3.史载“殷人尊神”,大事小事几乎无不求神问卜。周人灭商后,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亲”的理论。这一变化
A.奠定了宗法制的思想基础 B.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C.重塑了政权的合法性来源 D.标志着人文精神已经成熟
4.西晋时期、法律规定“竣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处理亲属相犯的刑事案件时,需要按照五服”之内的血缘关系,依据当事人之间的尊卑、长幼、亲疏定罪。这体现出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约法省禁,慎刑慎罚
C.引礼入律,礼法合流 D.律为正文,例为附注
5.隋文帝下令制订的《开皇律》是隋代第一部成文法典,在篇章体例和基本内容诸方面总结和发展了以往各朝代的立法经验,为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一唐律提供了直接蓝本,成为后世立法的模板,为宋、明、清各朝所沿用。由此可以看出,《开皇律》的编纂
A.进一步系统规范化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充分落实民本思想 D.削弱地方政府自主性
6.《周礼》设计的司法制度中,有多个制度以“三”冠名,如三刺、正宥、三赦、三让、三罚等。《说文》日:“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凡三之属皆从三。”天、地代表阴、阳,人乃天地化生之物:化生又涉及五行运化之理。这表明中国古代的司法制度
A.体现出丰富的儒家仁爱观念 B.蕴含着顺应自然的哲学理念
试卷第1页,总5页
C.充斥着复杂纷繁的迷信思想 D.孕育着教化从善的社会职能
7.班固在《汉书》中提出∶“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这说明班固
A.主张废除严刑峻法 B.立足儒家视角评判法家
C.重塑儒家伦理道德 D.倡导百家争鸣多元发展
8.朱元璋认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刑政二者,不过辅礼乐为治耳”。这表明朱元璋
A.强调严刑峻法的统治方式 B.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
C.主张恢复礼乐制度的主张 D.兼采儒法二家为统治思想
9.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陈兵洛阳,并问“鼎之大小轻重”,王孙满对曰:“昔大禹有德,各方朝贡,献金九牧,以铸九鼎。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庄王则整师而退。据此可知,当时
A.周天子的共主地位稳固 B.私学推广了中原文化
C.楚王恪守宗法血缘关系 D.德治理念的广泛传播
10.《唐六典》,唐玄宗时官修,是唐朝一部行政性质的法典。六典之名出自周礼,原指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共三十卷,近三十万字,详细规定了政府各部门职权及人事分配,宋元明各代推行政务,均大体以此书为典范。据此可知《唐六典》
A.体现了以礼入法的立法原则 B.适应了封建政府行政运作的需求
C.有利于司法程序的公平公正 D.标志封建法制体系的成熟与完善
11.周初的革命者从牧野之战“前徒倒戈”的事实中,体味到一个深刻的道理——“天命靡常”,于是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这说明周初
A.儒学居于统治地位 B.出现敬天保民观念
C.盛行功利主义思想 D.神权王权紧密结合
12.法和律自古以来就不同。夏、商、西周直至春秋时期称法律为刑;春秋战国之际,改称法律为法;商鞅变法时进一步改法为律。此后,自秦汉至明清,除宋朝律典称刑统,元朝称通制、条格等外,其它各个朝代基本都称法律为律。古代“刑→法→律”演变趋势的合理解释是
试卷第1页,总5页
A.反映法律名称的变化 B.表明社会的本质变化
C.体现法律制度的发展 D.说明治国思想的质变
13.董仲舒《决狱》曰: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 甲当何论?或曰,殴父也,当枭首。论曰:“臣愚以父子至亲也,闻其斗,莫不有怵怅 之心,扶杖而救之。非所以欲诟父也。《春秋》之义,许止父病,进药于其父而卒,君 子原心,赦而不诛。甲非律所谓殴父,不当坐。”材料表明汉代法治思想的特点是
A.外儒内法 B.援儒入法 C.重罪轻罚 D.严刑峻法
14.《大清律例》中规定:“嫡庶子男,除有官荫袭先尽嫡长子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