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2021届高三大题优练1 信息类文本阅读(一)教师版.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6页7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2021届高三大题优练1 信息类文本阅读(一)教师版.docx
文档介绍:
信息类文本阅读(一)
大题优练1
优选例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0年11月4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盛大启幕,全球18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3800多家行业企业以线上和线下方式参加此次盛会。在新冠肺炎疫情仍肆虐全球之际,中国展现开放包容的胸襟,与世界各国共同分享中国市场机遇,为疫情冲击下艰难复苏的世界经济带来希望之光。
回溯进博会举办三年来的发展历程,“一年更比一年火”“一年更比一年好”,从愈益丰富的商品、愈发踊跃的展商、愈加火爆的场面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持续推动全球开放合作的积极作为,赋予进博会这个新生展会以独特魅力。“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这种开放、合作、团结、共赢的信念,是中国创设并持续办好进博会的初衷,其指标性意义影响深远。
述往思来,世界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也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刚刚闭幕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仅是中国自身发展需要,而且将更好造福各国人民*******总书记的这个“金句”,一语道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辩证内涵。发展不停步,开放不止步,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内含着对更高水平扩大开放的需求,这是筹谋中国经济的大逻辑。
开放创造机遇,合作破解难题。进博会是一面镜子,映照中国的开放决心,同时也是一座桥梁,联通中外的供求意愿。从浦江之畔到辽阔神州,广袤的中国市场蕴藏无穷机遇,以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以自身发展推动共同发展,这种“立己达人”“义利相兼”的中国精神,正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倡导合作共赢、合作共担、合作共治的文化渊源。
开放合作是进博会的灵魂。一个更加开放的中国,既是我们自身的发展所需,也能给世界各国带来广泛利益。一方面,通过进博会等开放平台,中国积极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挖掘新机遇,培育新动能,从而构建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另一方面,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稳定不确定的国际环境,中国始终高举开放合作大旗,秉持合作共赢理念,并以举办进博会等公共平台的务实举措,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意的方向发展,这是中国在时代变局中的大国担当。
(摘编自《构建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材料二: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正成为中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平台。构建新发展格局,本质上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新的形势和趋势下更好地发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作用,继续推进国内国际两个方向市场开放和联通,用新的办法深化经济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在此期间进博会大有可为。
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一方面是经济长期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也因为在当今国际环境下我们需要阶段性地调整工作重心。从经济规律来看,体量小的经济体拥有的资源、要素、禀赋和该经济体的实际需求之间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外部的依赖更大。体量大的经济体更有可能依靠国内供给获得多种生产要素、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例如在实践中,美国、日本这样的大型开放经济体对国际贸易的参与度、对外资的依赖程度都比较低。而随着我国经济体量迅速增大,我国外贸依存度在2006年达到65%的峰值后持续下降,2019年为35%,外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占比从1994年的15%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以下,“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占总体贸易比重从1999年的53%下降到2019年的25%,这些数据说明中国经济内循环已经在不断加强,而且可以预见这一趋势在未来会延续。
最近几年,国际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阶段性阻力,客观上给经济外循环效率带来了挑战。其中,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流行严重影响了国家间产品、资本和人员的流动,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严重影响了外需。少数国家持续推行单边主义政策,阻碍了价值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国际化进程,扰乱了跨境投资等正常经济金融交往。在这个新形势下,我国有必要进行阶段性调整,把经济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到经济国内大循环上,集中精力解决国内大市场培育中的问题,但这一重心的转变绝不意味着放弃或者不重视外循环。
在经济内循环持续加强的大趋势下,外循环仍会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在参与外循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注重“质”而不是“量”。充分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勇于面对全球最优秀企业间的竞争,是高质量发展题中应有之义。外循环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也提供了一个客观衡量标杆和外部激励。同时,我们要认识到未来中国进出口、引进外资金额等指标的增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