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考向06 辨析修辞手法-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高中 高二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33页17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考向06 辨析修辞手法-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
文档介绍: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考点微专题
考向06 辨析修辞手法
1.(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槐在我国不只是一种常见的良木,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元素融入传统文化之中。比如被奉为“神树”,种植在敬神祭祖的社坛周围;作为吉祥的象征,种在庭前屋后。古代社会,槐树还是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宰辅之位的象征,并出现了一些由“槐”字构成的具有政治寓意的词,如槐岳(朝廷高官)、槐蝉(高官显责)、槐第(三公的宅第)等,槐树因此也受到读书人的喜爱。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槐蝉”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B.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C.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
D.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槐蝉”是借代,代指高官显贵。
A.借代,用“管弦”代指音乐。
B.借代,用“桑梓”代指家乡。
C.借代,用“蛾眉”代指杨贵妃。
D.比喻,是否定喻,“人心”是本体,“木石”是喻体。
故选D。
2.(2022·云南曲靖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自己在欢喜时,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自己在悲伤时,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惜别时蜡烛可以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点头。柳絮有时“轻狂”,晚峰有时“清苦”。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B.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C.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D.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大地山河都在扬眉带笑”“风云花鸟都在叹气凝愁”,赋予大地山河、风云花鸟以人的神态动作等。
A.对偶。“野径”对“江船”,“云俱黑”对“火独明”。
B.借代。“绿”借代绿叶;“红”借代花朵。
C.拟人。“霜禽”“偷眼”,“粉蝶”“断魂”,赋予霜禽与粉蝶以人的动作、情感。
D.比喻。把倒映在湖中的青山倒影比喻为“白银盘里一青螺”。
故选C。
3.(2022·四川攀枝花·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王阳明以哲学家入世,文韬武略,教化***,“左手不释卷,右手不离剑”,事功同哲理之光交相辉映,实现了知与行、文与武的统一。阳明心学以知行合一开启,终于“致良知”命题,既来自讲学论道,更来自实践履行。特别是两次平乱和一次平叛的军事行动,闪烁着王学的精神:“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当程朱理学走向晚期,士子以博闻强识为能,以读书渐进为进阶之门时,王阳明却开出了顿悟的药方,主张以此心之光明照亮世界,消弭尧舜与凡人的界限。
下列各句中,与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B.朱门几处看歌舞,尤恐春阴咽管喉。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划线句子中的“顿悟的药方”,运用了比喻,用“药方”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
A.运用了比喻,把山顶的白云比作棉帽子,把初升的太阳比作铜钲;
B.“朱门”运用了借代,用“朱门”借代富贵人家;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是说“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运用了对偶、夸张;
D.“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运用了通感,“云气湿”把视觉转换成了触觉,“鸟声香”把听觉转化成了嗅觉。
故选A。
4.(2022·江西南昌·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的重要目的在于求知。阅读形式的进阶,以前所未有的程度丰富了知识内容的打开方式。在信息储备上,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不仅打通了书本与书本之间的障壁,更突破了有限内容与无限信息之间的界线。知识的触类旁通、规律的举一反三,藉由“跳转来源”“相关推荐”等方式,由点及面、串珠成链,为读者带来一场又一场“说走就走的探索遨游”。
下列选项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就象煤的形成,付出了好多好多而形成的才是一点点。
B.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
C.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D.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