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专题9:掌握2大修辞手法考查角度-2023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重点突破.docx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3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专题9:掌握2大修辞手法考查角度-2023年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重点突破.docx
文档介绍:
专题9:掌握2大修辞手法考查角度
角度1:修辞手法的辨析
题1(2022·福建漳州4月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柳枝是柳树的枝条。“柳”与“留”谐音,“折柳”蕴含着在离别时刻挽留对方的含义。在中国古代,朋友分离之时,远走的一方常常会被赠予柳条作为离别礼物。柳色返青,就意味着断柳惜别之时到来,所以李白在《劳劳亭》中写道:“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因此北京冬奥会闭幕式选择了“折柳”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意象表达中国人独有的浪漫。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B.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D.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解析】文中画渡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招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风“知别苦”“不遣”等人的感情和动作。A项,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两句词性相同、结构一致;B项,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分别赋予江山、花柳“有待”“无私”这些人的动作行为;C项,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两句结构相同、意思相近,并且“千山”和“万径”都是夸张语,突出了环境的寂静;D项,运用比喻,对偶的修静手法,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故选 B。
易混速记
两类易混修辞拼析
1.借喻与借代。①判断本体和喻体是两种事物还是一种事物,借喻所用的喻体和本体是两种事物,而借代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指代该事物。 ②分析它们构成的基础,构成借喻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而构成借代的基础则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相关性。③看能否变成明喻,借喻大都可以变为明喻,而借代则不能。
2.比拟和比喻。①比报是仿照“拟体”的特征摹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喻本体,重点在“喻”。 ②比拟的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可以出理,也可以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题2 (2022·河北石家庄4月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迎面而来的是一处悬崖绝壁,响声就是从这里传来的。抬头仰望,一条大瀑布从绝壁上奔涌而下,吐出千尺银练,抛洒万颗珍殊,最后坠落在绝壁下的深潭。瀑布撞击谭边的岩石,泛起雪白的水花。
◎请简要赏析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画线句的描写对象,然后准确辨明句子的修辞手法,并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其作用。结合前文“一条大瀑布从绝壁上奔涌而下,吐出……”可知、画线句描写的是瀑布。
“千尺银练”比喻从从绝壁上奔涌而下的瀑布,“河顺沙味"比价深车奉间而下战起的水珠 命 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银练”“珍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海市和水煤的形态和色泽、凸显其美丽
“吐”“抛洒”这些动作作本不属于瀑布,但此处用来形容瀑布奔浦的态势——使用比似的修辞平法,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让瀑布富有生命力。
“吐出千尺银练”和“抛洒万颗珍珠”都是动宾结构,“吐出”对“抛酒”“千尺”对“万颗”“银林”对“珍珠”——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整齐一致,富有音乐美,读来朗朗上口。
【答案】①“银练”和“珍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瀑布和水珠的美丽;②“吐”和“抛洒”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使景物更有亲切感;③“吐出千尺银练”和“抛洒万颗珍珠”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音乐美。
题3(2022·广东惠州4月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红楼梦》最值得称道的,是人物形象的塑造。薛宝叔具有封建“妇道”伦理所要求的温良贤淑,所以她的言打举止就显得委蜿内敛。她有很现实的处世原则,能够处处考虑自己的利益。但她同样有少女的情怀,有对宝王的真实感情。但她和宝玉的婚姻最终成为空洞的结合,作为一个典型的“淑女”,她并没有获得幸福。而林黛玉的现实性格表现为聪慧伶俐,由于寄人篱下而极度敏感,有时显得尖刻;另一方面,林黛玉是诗化的,她的聪慧和才能也突出地表现在文艺方面。在诗意的生涯中,她和宝玉彼此以纯净的“情”来浇灌对方的生命。
◎文段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解析】通读文段可知,其主要把薛宝钗和林堡工进行对比。
结合“她的言行举止就显得委她内救”“由于寄人篱下而极度敏感,有时显得尖刻”分析,文段是把薛宝钗的委婉内敛与林黛玉的敏感尖刻进行对比。
站合“她有很现实的处世原则”“林黛玉是诗化的”分析,文段是把薛宝钗的现实与林背玉的诗化进行对比。
结合“但她同样有少女的情怀,有对宝玉的真实感情。但她和宝玉的婚姻最终成为空洞的结合”“在诗意的生涯中,她和宝玉彼此以纯净的‘情'来浇灌对方的生命”分析,文段是把薛宝钗、贾宝玉空洞的婚姻与林黛玉、贾宝玉互相浇灌的纯净之情进行对比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