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人教物理必修1 第二章 第2讲.doc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物理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0页1.44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高中人教物理必修1 第二章 第2讲.doc
文档介绍:
第2讲 力的合成与分解
知识排查
力的合成
1.合力与分力
(1)定义: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共点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一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那几个力叫做分力。
(2)关系: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
2.共点力
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力。如下图1所示均是共点力。
图1
3.力的合成
(1)定义: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
(2)运算法则
①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2甲所示。
②三角形定则:把两个矢量首尾相接,从而求出合矢量的方法。如图2 乙所示。
图2
力的分解
1.定义: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的过程。
2.运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3.分解方法:①按力产生的效果分解;②正交分解。如图3将结点O受力进行分解。
图3
矢量和标量
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求和时按代数法则相加。
小题速练
1.思考判断
(1)两个分力大小一定时,两分力方向间的夹角θ越大,合力越小。(  )
(2)合力一定时,两等大分力间的夹角θ越大,两分力越大。(  )
(3)力的分解必须按效果进行分解。(  )
(4)位移、速度、加速度、力和时间都是矢量。(  )
答案 (1)√ (2)√ (3)× (4)×
2.(多选)[人教版必修1·P64·T4改编]两个力F1和F2间的夹角为θ,两力的合力为F。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若F1和F2大小不变,θ角越小,合力F就越大
B.合力F总比分力F1和F2中的任何一个力都大
C.如果夹角θ不变,F1大小不变,只要F2增大,合力F就必然增大
D.合力F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分力F1和F2共同产生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
答案 AD
3.[人教版必修1·P64·T2改编]有两个力,它们的合力为0。现在把其中一个向东6 N的力改为向南(大小不变),它们的合力大小为(  )
A.6 N      B.6 N
C.12 N D.0
答案 B
4.[人教版必修1·P66·T2改编]一个竖直向下的180 N的力分解为两个分力,一个分力在水平方向上并等于240 N,则另一个分力的大小为(  )
A.60 N B.240 N C.300 N D.420 N
答案 C
 共点力的合成
1.两个共点力的合成
|F1-F2|≤F合≤F1+F2,即两个力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两力反向时,合力最小;当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
2.三个共点力的合成
(1)最大值:三个力共线且同向时,其合力最大,为F1+F2+F3。
(2)最小值:任取两个力,求出其合力的范围,如果第三个力在这个范围之内,则三个力的合力的最小值为零。如果第三个力不在这个范围内,则合力的最小值为最大的一个力减去另外两个较小的力的大小之和。
3.力合成的方法
(1)作图法
(2)计算法
若两个力F1、F2的夹角为θ,如图4所示,合力的大小可由余弦定理得到:
图4
F=
tan α=。
【例1】 射箭是奥运会上一个观赏性很强的运动项目,中国队有较强的实力。如图5甲所示,射箭时,刚释放的瞬间若弓弦的拉力为100 N,对箭产生的作用力为120 N,其弓弦的拉力如图乙中
F1和F2所示,对箭产生的作用力如图中F所示,则弓弦的夹角α应为(cos 53°=0.6)(  )
图5
A.53° B.127° C.143° D.106°
解析 弓弦拉力的合成如图所示,
由于F1=F2,由几何知识得
2F1cos =F合,有
cos ====0.6
所以=53°
即α=106°,故D正确。
答案 D
1.有两个共点力,一个力的大小是10 N,另一个力的大小是4 N,它们合力的大小可能是 (  )
A.40 N B.25 N C.15 N D.8 N
解析 6 N≤F合≤14 N,只有8 N在此范围内,D项正确。
答案 D
2.(多选)一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两者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5 N,现将水平面内三个力同时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2 N、2 N、3 N。下列关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静摩擦力可能为2 N
B.物体所受静摩擦力可能为4 N
C.物体可能仍保持静止
D.物体一定被拉动
解析 两个2 N的力的合力范围为0~4 N,然后与3 N的力合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