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投资理财的选择
备课导航
课标要求
解析银行存贷行为,比较商业保险、债券、股票的异同,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不同的投资行为
学科素养
科学认知:了解各种投资方式的收益与风险,学会科学理财,理性投资
法治思维与法治实践:远离非法集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年考题
商业银行(2019·Ⅰ卷14)
股票(2019·Ⅱ卷15)
考情分析
从内容上看:结合股票的特点,考查投资收益与风险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利率与宏观调控的知识相结合也是常见的命题角度
从形式上看: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知识梳理
一、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
机构
主要是各商业银行
类型
活期储蓄、定期储蓄
特点
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2.利息、利率与本金
(1)利息: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2)利率:是利息率的简称,是一定期限内利息与本金的比率。
(3)存款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3.我国的商业银行
业务: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收取服务费);其他业务。
二、股票、债券和保险
1.股票
含义
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实质
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
特点
股东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但可以转售;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收入
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股息或红利收入,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作用
股票市场建立和发展对促进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债券
(1)含义: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约定的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2)分类:根据发行者不同,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3.商业保险
(1)作用: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具有保障功能,体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特征。
(2)机构:依法成立的保险公司。
(3)类别:在我国,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
(4)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4.融资
(1)含义:融资就是企业筹集资金的行为。
(2)途径:贷款与发行股票和债券。
自我小测
1.请完成下图。
提示:①存款 ②贷款 ③还贷 ④还款
2.判一判:
(1)存款有利息,因此储户一定能获得实际收益。( )
分析:×。存款可以获得利息,这是存款的名义收益,而存款的实际收益还要看物价,因为物价上涨会对存款获得的收益产生抵消作用。
(2)储蓄存款越多越好。( )
分析:×。从国家方面看,大量的储蓄存款可以为经济建设筹集资金,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不利于扩大内需,也会加大银行的运行风险;从家庭、个人方面看,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计划消费的****惯,但不利于提高当前实际消费水平。
(3)股票和债券都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
分析:×。债券是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股票则是股东持有的股份有限公司的所有权证书。
(4)国债没有风险。( )
分析:×。国债以中央政府的信誉为担保,风险小,但不等于没有风险。当出现政府对债务无力偿还或必须延期偿还的情况时,就可能导致债务危机。
(5)购买保险能避免风险。( )
分析:×。投资都有风险,购买保险可以规避风险、降低损失,但不能避免风险。
3.下图说明什么经济生活道理?
提示:一般来说,投资的收益与风险呈正相关,收益越高,风险越大。投资者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投资组合。
核心考点一 储蓄存款与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
(1)含义
(2)利息、利率与本金
提醒:一般来说,利率上升则收益增加;利率下降则收益下降。只有利率水平高于物价涨幅时,存款储蓄才有实际收益。反之,存款收益缩水,甚至实际收益为负。
(3)储蓄存款的分类及特点
(4)影响居民储蓄的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居民收入水平越高,收入不断增长,从而促进储蓄。
②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越高,居民储蓄越少;社会保障水平低,居民为应对风险,储蓄增多。
③银行利率:存款利率高,储蓄增加;存款利率低,储蓄减少。
④投资渠道:居民投资渠道越多,储蓄越少;如果投资渠道单一,储蓄一般较多。
⑤经济形势:如果发生通货膨胀,居民储蓄减少,即期消费增加。
2.利率变动与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1)货币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工具之一。包括货币发行、信贷政策、央行正逆回购等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