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河北卷)-历史(全解全析).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61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河北卷)-历史(全解全析).docx
文档介绍:
绝密★启用前
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河北卷】
历 史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至秦汉,现有文献记录到的大瘟疫如下:商代仅记录到河南2次;周代记录到陕西5次,山东、河北各1次;秦汉记录到浙江、河南、湖北各3次,安徽2 次,山东、江苏、江西、山西、湖南、贵州、广东、内蒙古各1次。对大瘟疫的记录情况表明,商至秦汉(   )
A.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 B.大瘟疫从中原向南方扩散
C.大瘟疫发生频率逐渐加快 D.中原人口不断向周边迁移
【答案】A
【详解】从商至秦汉时期对瘟疫的记录情况可以得出,每个朝代记录的范围都比前代更加广阔,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形成,A项正确;材料并不能体现是瘟疫的扩散范围,且内蒙古在河北、山东的北方,排除B项;材料只是记录了瘟疫发生地点,并未记录频率,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人口的迁移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
2.隋唐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据毛汉光统计,当时以科举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13%为小姓,寒士占18%。这说明(   )
A.隋唐时期的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的特点 B.隋唐时期的科举不再看重出身门第
C.隋唐时期的科举实现了社会的平等 D.隋唐时期,教育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出身者而言,“69%为士族”可以看出选举看重出身门第,这表明隋唐政治仍有贵族政治特点,A项正确,排除B项;“13%为小姓,寒门占18%”体现了出身门第的士族占主流,寒门机会较少,没有实现社会平等,排除C项;科举制只是给了寒门考取功名的机会,没有体现教育大范围的普及,排除D项。故选A项。
3.下图为我国古代北方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中原内地关系的三种模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模式一下民族关系一直紧张,战争频繁 B.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加速汉化,国家统一
C.模式二下少数民族内迁,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D.模式三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元朝和清朝都属于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且南下征服了中原,符合模式三,两朝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加强,D项正确;两宋时期,少数民族和中原政权之间并非一直紧张,排除A项;北魏符合模式二,但是其并未统一全国,排除B项;北魏时期,经济重心并未完成南移,排除C项。故选D项。
4.唐代开始,佛教把关羽当作崇拜的神祗,至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则把关羽塑造成一位因县令贪赃枉法而为民除害的忠臣义士形象,而不是神圣高尚。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变化(   )
A.顺应了市民对世俗文化的需求 B.凸显了文学作品强大教育功能
C.体现了元代佛教文化未受重视 D.确立了程朱理学的主流价值观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唐代开始,佛教把关羽当作崇拜的神祗”、“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则把关羽塑造成一位因县令贪赃枉法而为民除害的忠臣义士形象,而不是神圣高尚”及所学,可知元代的话本属于市民文学,关羽形象变化也就符合市民阶层的精神需要,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三国志平话》的教育能力,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知元代佛教未受到重视,排除C项;元仁宗时期确立程朱理学为官方思想,而不是《三国志平话》的关羽形象确立的,排除D项.。故选A项。
5.明朝初期,内阁阁臣们朝夕与皇帝相处,职司代言,声势显赫。阁臣们敢于规劝皇帝的错误决定和行为,积极为皇帝举贤任能,参与人员的选拔和考核。在内阁颇具影响力时,阁臣所推荐的官员多被采纳和任用。材料反映明初政治生活(   )
A.内阁掌控了朝中的政治实权 B.专制主义皇权得到空前加强
C.皇帝与内阁之间能相互监督 D.内阁阁臣能够影响皇帝决策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可如,内阁阁臣“敢于规动皇帝的错误决定和行为”,“阁臣所推荐的官员多放采纳和任用”,说明内阁阁臣能够影响皇帝决策,D项正确;内阁并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并不能掌控政治实权,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并不能监督皇帝,排除C项。故选D项。
6.李鸿章曾上奏皇帝“以后诸国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由此可知当时(   )
A.洋务运动客观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