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8页1.89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考历史复习知识点总结.docx
文档介绍:
高三历史复****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朝代表: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政治制度框架:


考点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夏: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商:宗法制、王权与神权紧密集合;甲骨文、青铜器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拱卫王室,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A、具体分配内容:土地、人民
B、对象:王族(鲁、晋、燕、卫);功臣(齐);先代贵族的后代(宋)
C、权力:再分封、在封国内拥有世袭统治权
D、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3) 特点:分封对象多元化,以王族为主体;层层分封,等级森严;诸侯权力过大,独立性较强。
(4) 影响: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扩大西周疆域;保持西周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传播周文化,中华文化圈逐步建立;诸侯国权力过大,独立性较强,地方分权埋下了分裂割据的隐患。
(5) 演变: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步瓦解(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自身的局限性),汉初,明初曾采用分封。
2、西周宗法制------西周政治典型特征
含义:按照父系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一种制度。
目的:解决利益分配(明确土地、财产、权位的传承),巩固统治。
内容:①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最大的特点
②等级秩序:A、血缘等级:确立大宗和小宗尊卑关系
B、政治等级: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贵族等级
(4) 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利,将家庭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家国一体;等级森严
(5) 影响:A、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王权的稳定
B、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世官制(世卿世禄制)→贵族政治
C、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结构,其内涵仍体现在当今日常生活和观念中(宗族观念:修家谱、祠堂、族规、祭祖、尊祖敬宗;重视血缘传承:血缘亲疏、重男轻女,寻根问祖,思念亲人等;思想观念:忠孝观念、重视家庭建设、国与家不可分的意识、男尊女卑、等级贵贱、任人唯亲、过分强调家庭本位)
D、形成家国一体、天下一家的“大一统”的文化认同心理。
3、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维护工具:礼乐制度→强调维护等级
5、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结合
(2)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4)等级森严
考点二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概念: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君主专制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
君主专制制度:一种决策方式,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会导致中央官制演变,表现为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中央集权制度: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主要特点是地方政府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会导致地方行政制度、选官、监察制度演变,表现为中央集权与地方势力的矛盾。
二者之间的关系: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专制皇权的强弱与中央集权的程度紧密相关。
2、形成条件
(1)经济:封建自然经济的分散性和脆弱性,需要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加以保护。
(2)政治:地主阶级维护本身阶级统治的需要;秦灭六国,建立了统一王朝。
(3)思想:战国时期法家代表韩非子提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
3、特点
(1)皇权至上(专制、人治)
(2)两对矛盾长期存在
一是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被废除。
二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官僚体系取代宗族体系。
4、影响
(1)积极
A、政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抵御外来侵略,加强民族融合,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B、经济: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利于调动全国人力、物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C、文化: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传播。
(2)消极
A、政治: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B、经济: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