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中历史第1部分 专题突破 板块1 专题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8页1.95 M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高中历史第1部分 专题突破 板块1 专题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docx
文档介绍:
专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线索1 古代农业
古代农业发展的主线是小农经济的产生与巩固,包括土地制度的变迁、耕作方式的演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等,以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是其突出特征。
线索2 古代手工业
手工业主要有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其中纺织、冶金、制瓷是三大主要行业,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3 古代商业
古代商业发展包括市场形成、市场管理、货币演变、内外贸易、城市商业功能发展等五大要素,其中市场贸易管理是核心内容,时空限制经历了一个由严格到宽松的过程。
线索4 古代的经济政策
古代的经济政策以重农抑商为主,首倡于商鞅变法,贯穿于封建社会始终;闭关锁国政策仅实行于明清两朝,二者均是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发展缓慢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
基本特征
具体表现
生产工具的改进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唐朝的筒车和曲辕犁等
耕作方式的进步
经历了由原始农业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转变。铁犁牛耕是中国古代主要的耕作方式
经营模式的定型
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另有地主的租佃经营和田庄经营模式
耕作技术的成熟
春秋战国时期的垄作法、西汉的代田法,从西汉的二牛抬杠到唐代的曲辕犁,隋唐时期南方两年三熟耕作制等
土地制度的演变
包括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井田制(分封制的经济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瓦解)、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包括地主土地所有制(直至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后消失)、农民土地所有制(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消亡)
农作物的推广
商周时期已种植五谷,明朝棉花推广,引进新品种甘薯和玉米等
水利工程的兴修
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和郑国渠、汉朝西北地区的龙首渠、隋朝修大运河等
农产品商品化的提高
唐代的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唐中期开始征收茶税,明清时期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等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和商业
时期
手工业
商业
先秦
形成与发展
(1)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2)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冶铁;西汉时丝绸远销欧洲;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兴起、发展和繁荣
(1)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
(2)春秋战国时期,打破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秦汉
重农抑商,步履维艰
(1)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2)商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但还是有所发展
魏晋
出现灌钢法,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隋唐
制瓷等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范围扩大,贸易繁荣
(1)长安、洛阳等城市商业繁荣。
(2)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
(3)出现柜坊和飞钱
宋元
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织
打破时空,空前繁荣
(1)商品种类繁多,东京城市商业发达。
技术
(2)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3)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4)元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商品品种齐全
明清
(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在某些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在一些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手工业产品:明代制造出青花瓷,清代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
继续繁荣
(1)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出现专业性工商业城市。
(2)大量农副产品,如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3)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4)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如徽商和晋商
三、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政策
内容
工商食官
西周时实行,官府严格控制工商业
坊市制度
宋代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严格划分坊市;宋代以来坊市界限被打破,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
重农抑商
发展历程:秦国商鞅首倡,历代沿用。
主要原因:适应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需要;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主要内容:农本商末、限制商人、官营政策等。
历史意义: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巩固了封建统治,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转型
“海禁”和“闭关锁国”
出发点:明朝是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倭寇勾结,防止倭寇的侵扰;清朝是为了防止沿海居民与反清势力相联系。
根本原因:明清时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社会特征: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