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热考命题(一)
1.唯物史观——分封制瓦解的原因
【知识点拨】 (1)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要求生产关系也随之改变,原有的社会制度已经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分封制的瓦解是必然的。
(2)从政治上看,分封制本身存在着矛盾。分封制同时给予中央和地方以合法性,且周天子主要依靠其权威和礼乐制度来约束诸侯,这种道德约束关系在各诸侯野心膨胀之前也许还能起作用,但随着地方诸侯实力的增长,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制衡被打破,周王室权力衰微,难以驾驭各诸侯。
(3)从思想文化上看,百家争鸣为当时治理天下提供了多种方案,为分封制的瓦解提供了思想理论准备。
【考题例证1】 (2020·湖南六校4月联考)西周时设爵位五等,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等级递减。战国时秦国则设爵位二十等,平民也可因军功封爵,有爵位者按等级享受不同待遇。这一变化说明秦国( )
A.分封制进一步发展和细化
B.平民可因军功而成为世袭贵族
C.封爵制成功瓦解了分封制
D.社会等级日益固化且层次复杂
解析 “设爵位二十等”“平民也可因军功封爵”打破了西周对受封者出身及等级的规定,这些都反映了封爵制对分封制的瓦解,故C项正确。
答案 C
2.历史趋势——古代农耕经济的演变
【知识点拨】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形成。随着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技术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兴建,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分别在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形成并日益成熟,也推动了南北经济的发展,影响了中国政治、思想、科技文化的发展变化。
【考题例证2】 (2021·辽宁沈阳模拟)西周时,土地经常只耕种三年,三年后地力基本耗尽,另辟土地,重新分配。春秋中后期,三年换土易居的耕作法逐渐
取消,国家不再定期重新授田,而是一次性授田,由耕作者在份地上自行轮种。这些变化反映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农民耕种土地积极性提高
C.土地私有倾向增强 D.铁犁牛耕生产方式的普及
解析 据题干可知,这些变化反映了春秋中后期,因为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因而井田制遭到破坏,国家进行改革,耕作者取得土地的支配权,使土地私有倾向增强,故选C项。
答案 C
3.阶段特征——先秦时期的社会特征
【知识点拨】
社会特征
社会形态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并在春秋战国时期向封建社会转型
文明形态
从采集渔猎到农耕文明
政治特征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从“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再到中央集权的演变
耕作方式
从刀耕火种、石器锄耕到铁犁牛耕
文化特征
具有自由开放、兼容并包的特征,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活跃局面
【考题例证3】 (2020·安徽黄山质量检测)工匠造物讲究的是“工匠精神”,并在专业、专注与专攻上只做好一件事。孔子对待这种精神的态度有过从“君子不器”、“玩物丧志”到“道器不离”的转变,并提出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孔子的主张( )
A.意在强调器以载道的功能价值
B.阻碍了中国古代的科技进步
C.主要基于春秋时代的现实需求
D.反映其思想观点的保守顽固
解析 孔子主张作为君子,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