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质量评估(九)(第九单元).doc


高中 高三 上学期 历史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9页47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高中历史单元质量评估(九)(第九单元).doc
文档介绍:
单元质量评估(九)(第九单元)
(4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2021·长春模拟)如图是一幅1954年出版的宣传画《未来的工业建设小能手》。该宣传画反映了当时 (  )
A.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B.青少年具有生态环保意识
C.重视农田基本水利建设
D.大力推进国家工业化建设
【解析】选D。1954年正值“一五”计划期间,“未来的工业建设小能手”反映了大力推进国家工业化建设,故D正确;教育、环保、农田水利材料未涉及,故A、B、C错误。
2.(2021·潍坊模拟)自1950年到1952年底,我国农产品采购价格提高了21.6%,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提高了9.7%。工农产品比价平均指数以1950年为100,1952年则为90.3。这一变化说明我国当时 (  )
A.土地改革推动了工业化
B.农业生产有了快速发展
C.城乡间的经济联系加强
D.工农业产品价格差缩小
【解析】选D。材料只是反映工农业产品价格变动,无法体现工业化的发展情况,
排除A;结合所学可知农产品价格变动,不是由农业生产发展情况决定的,故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城乡经济联系加强,排除C;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我国农产品采购价格提高了21.6%,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提高了9.7%。工农产品比价平均指数以1950年为100,1952年则为90.3”可知工农业产品价格差缩小,故选D。
3.1949年9月7日,***向政协代表解释: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据此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要实行 (  )
A.计划经济体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解析】选B。根据材料“放弃联邦制,除了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考虑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可知,***强调的是政策制定要适合中国国情,说明我国的民族制度应该有中国特色,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B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计划经济体制是三大改造完成后开始,并且材料内容体现的不是计划经济体制,故A错误;根据材料“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可知,材料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是政治协商制度,故C错误;根据材料“放弃联邦制……还有一个重要的考量就是中国和苏联的民族国情不同”可知,材料内容强调的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不是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D错误。
4.《吉林省驻京办事处简志》在阐述1955年吉林省驻京办事处设置的动因时指出:当时,在工农业生产和市场供应等方面,有许多事情不仅需要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汇报
,而且也需要通过与其他省市之间协作和市场采购求得解决。据此可知,吉林驻京办设立的目的是 (  )
A.加强中央对吉林的管理
B.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C.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D.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解析】选C。依据材料可知,20世纪50年代时,我国地方的工农业生产和市场供应需要向中央汇报,也需要通过与其他省市之间协作和市场采购求得解决,并不是由市场进行调节,是由政府对经济活动进行计划调节,这符合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因此该机构的设立目的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故C正确。A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吉林驻京办是设立在北京的机构,并非中央为加强对地方的政治管理在地方上设置的;B错误,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在1952年底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D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中国实行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该机构并非为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而设立。
 【拓展延伸】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1)1949—1956年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共存。土地制度方面,从土地私有向社会主义公有过渡。
(2)1956—1978年,以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的单一公有制经济占统治地位;在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基础上,发展合作社形式。
(3)改革开放以来,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基础上,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尝试经营方式的变革。
5.(2020·石家庄模拟)下图是 1953 年创作的宣传画《农业机械化是我们的希望》。据此可知,当时 (  )
A.传统耕作方式仍延续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
C.农民支持家庭联产承包
D.农业集体化出现“浮夸风”
【解析】选A。由宣传画“《农业机械化是我们的希望》”可知当时农业机械化尚未实现,即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