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原电池 化学电源
【2020·备考】
最新考纲:1.理解原电池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2.能书写电极反应和总反应方程式。3.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核心素养: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认识原电池的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能从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原电池中物质的变化及能量的转化。2.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原电池装置的应用,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参与有关化学问题的社会实践。
考点一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频数:★★☆ 难度:★☆☆)
名师课堂导语 电化学是化学能与热能知识的延伸,是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应用,是高考热点,对于本考点的主要考查知识点有:(1)电池的正负极的判断;(2)原电池的原理应用;(3)电极方程式的书写,特别是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重点,应给予关注。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概念和反应本质
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一看反应:看是否有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发生(一般是活泼性强的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反应)。
二看两电极:一般是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三看是否形成闭合回路,形成闭合回路需三个条件:①电解质溶液;②两电极直接或间接接触;③两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3)工作原理
装置图
电极名称
负极
正极
电极材料
锌片
铜片
电极反应
Zn-2e-===Zn2+
Cu2++2e-===Cu
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电子流向
由锌片沿导线流向铜片
离子迁移方向
阴离子向负极迁移阳离子向正极迁移
方程式
Zn+Cu2+===Zn2++Cu
(4)原电池中移动方向及闭合回路形成原理图示
1.原电池仍然体现的是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守恒,是化学能与热能的知识延伸,是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2.原电池反应必须是氧化还原反应,但自行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并不一定是电极与电解质溶液反应,也可能是电极与溶解的氧气等发生反应,如将铁与石墨相连插入食盐水中。
2.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时反应速率增大。例如,在Zn与稀H
2SO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使产生H2的反应速率加快。
(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两种金属分别作原电池的两极时,一般作负极的金属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
(3)设计制作化学电源
①首先将氧化还原反应分成两个半反应。
②根据原电池的反应特点,结合两个半反应找出正、负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
1.在理解形成原电池可加快反应速率时,要注意对产物量的理解,Zn与稀H2SO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锌足量时,不影响产生H2的物质的量,但稀H2SO4足量时,产生H2的物质的量要减少。
2.把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拆写成两个电极反应时,首先要写成离子反应,要注意通过电荷守恒与原子守恒把H+、OH-、H2O分解到两个电极反应中。
[速查速测]
1.(易混点排查)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在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一定是负极(√)
(2)在原电池中,负极材料的活泼性一定比正极材料强(×)
(3)在原电池中,正极本身一定不参与电极反应,负极本身一定要发生氧化反应(×)
(4)在锌铜原电池中,因为有电子通过电解质溶液形成闭合回路,所以有电流产生(×)
(5)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活泼金属一定作负极(×)
2.(教材改编题)下列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的是( )
解析 A、B、D项都具有①活泼性不同的电极;②电解质溶液;③闭合回路;④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均能构成原电池;C项中酒精为非电解质,不能构成原电池。
答案 C
3.(动手能力培养)某学校研究性学****小组欲以镁条、铝片为电极,以稀Na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设计原电池。给你一只电流表,请你画出该原电池的示意图,并标出正负极,写出电极反应式。
答案 如图所示
负极 Al+4OH--3e-===AlO+2H2O
正极 2H2O+2e-===H2↑+2OH-
[A组 基础知识巩固]
1.(2019·聊城三中月考)课堂学****中,同学们利用铝条、锌片、铜片、导线、电流计、橙汁、烧杯等用品探究原电池的组成。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
B.原电池由电极、电解质溶液和导线等组成
C.图中电极a为铝条、电极b为锌片时,导线中会通过电流
D.图中电极a为锌片、电极b为铜片时,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
解析 D项,电极a为负极,电子由负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