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评A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堑(qiǎn) 珠玑(jī)
竞豪奢(shē) 暮霭沉沉(ǎi)
B.料峭(qiào) 蓑衣(shuō)
周公瑾(jǐn) 还酹江月(lèi)
C.鲈鱼(lú) 巷陌(mò)
佛狸祠(cí) 玉簪螺髻(zān)
D.梧桐(wú) 薄雾(báo)
憔悴损(sǔn) 乍暖还寒(huán)
解析:A项,“堑”应读“qiàn”;B项,“蓑”应读“suō”;D项,“薄”应读“bó”。
答案:C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参差:高低不齐。
B.何妨吟啸且徐行 吟啸:吟咏长啸。
C.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断鸿:失群的孤雁。
D.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连续不断。
解析:D项,“次第”的意思是“光景、状况”。
答案:D
3.对下列词句表达技巧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采用细节描写的手法,表达了难分难舍之情。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采用夸张和化静为动的手法,表现了赤壁之景的雄奇。
C.“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采用拟人和借代的修辞手法,写远眺中的远山景色。
D.“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词人晚年的孤独寂寞。
解析:C项,理解分析错误。“玉簪螺髻”不是借代,是比喻。
答案:C
4.下列对联写的是李清照的一项是( )
A.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B.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C.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D.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解析:A项,“忧乐关乎天下”出自《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可知写的是范仲淹。B项,“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可知是辛弃疾。C项,“樽中酒,篱下诗”可知是陶渊明。D项,“漱玉集”“金石录”可知是李清照。
答案:D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柳永是另一类的人物,他先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政治,碰了钉子后没有像大多数文人那样转向山水,而是 。
①一个特殊的代表
②扎到市民堆里
③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④转向市井深处
⑤他是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中一个仅有的类型
⑥在这里成就了他的文名
A.④①⑥②⑤③ B.④②⑥③⑤①
C.②①③④⑥⑤ D.③⑥④②⑤①
解析:前面提出了“大多数文人……转向山水”,后面用“而是”表转折,用来表明柳永并没有“像大多数文人”一样“转向山水”,反而是“转向市井深处”,所以第一排④,而②中的“扎到”与④中的“转向”动作有连续性,进一步说明柳永“转向市井深处”的动作,所以第二排②;⑥中的“在这里”表示的就是在“市井深处”,承接前文的“转向市井深处”,所以第三排⑥,③中的“成就了”又与⑥中的“成就了”组成并列关系,所以第四排③;根据首尾照应的原则,文段的最后与第一句中的“另一类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