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的秋
基础梳理
1.字音
(1)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潭柘寺( ) ②一椽破屋( ) ③驯鸽( ) ④落蕊( )
⑤细腻( ) ⑥平仄( ) ⑦歧韵( ) ⑧椭圆( )
⑨颓废( ) ⑩廿四桥( )
(2)给多音字注音
①混 ②荷 ③泡
④折 ⑤夹
2.辨形组词
①②③④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饱尝(chánɡ) 赏玩(shǎnɡ) 领略(lüè) 疏疏落落(lào)
B.陪衬(chèn) 落蕊(ruǐ) 颓废(tuí) 混混沌沌(dùn)
C.譬如(bì) 幽远(yōu) 萧索(suǒ) 潭柘寺(zhè)
D.折去(zhé) 情趣(qù) 点缀(zhuì) 一椽(chuán)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苦涩 屋檐 萧索 落蕊
B.幽远 混钝 落寞 平仄
C.训鸽 细腻 凋谢 意境
D.点缀 颓废 赏玩 蟋摔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新建的“夜郎古国”和现有的众多仿古建筑景区相比,并无多少优势可言,想借助夜郎文化得到游客的认同,恐怕只是一厢情愿。
B.《故都的秋》这篇文章在议论部分,从喻理的角度,赞颂了自然之秋、北国之秋。文章内容充分展开,酣畅淋漓。
C.文学批评必须回到对文学的批评这个基本出发点来,必须是对文学的和伪文学的批评,必须有批评者的立场态度和真知灼见。
D.中华民族是崇尚学****的民族,历史上不乏刻苦学****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真是汗牛充栋。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不要因为全球化,就消除我们民族文化的特性;民族文化只有保存了特性,才能具有世界意义。
B.王熙凤是掌握贾府上下一切事务的人,贾府的兴衰和她有着密切的关系,也直接体现在她身上。
C.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公司组织有关人员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对工艺设计、设备保养和质量检测等部门进行了整顿。
D.广州奥体中心新设置的环形看台与主席台、贵宾区非常接近,给轮椅残疾人观众提供了最佳的观赏角度,对这一贴心的设置感到很满意,觉得很温馨。
二、类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节选)
郁达夫
在四千余年古国的中国,散文的内容自然早已发达到了五花八门,无以复加,我们只需一翻开桐城派正宗的《古文辞类纂》①来看,曰论辨,曰序跋,曰奏议……一直到辞赋哀祭之类,它的内容a真富丽错综,活像一部二十四史零售的百货商店。这一部《古文辞类纂》所以风行二百余年,到现在还有人在那里感激涕零的理由,一半虽在它的材料的丰富,但一半也在它的分门别类,能以一个类名来决定内容b。但言为心声,人心不同又各如其面,想以外形的类似而来断定内容的全同,是等于医生以穿在外面的衣服而来推论人体的组织;我们不必引用近代修辞学的分类来与它对比,就有点觉得靠不住了。所以近代的选家就更进了一步,想依